āi①<形>悲痛;伤心。《荆轲刺秦王》:“伏尸而哭,极~。”《柳毅传》:“词毕,又~咤良久。”《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而后人~之。”〖又〗<形意动>以……为哀。《殽之战》:“秦不~吾丧而伐吾同姓。”②<动>怜悯;同情。《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捕蛇者说》:“君将~而生之乎?”③〈名〉丧事。《史记·项羽本纪》:“汉王为发~,泣之而去。”
【哀感顽艳】形容文章凄恻动人,能使愚昧和聪明的人都为之感动。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后也用以指某些专写艳情的作品。
【哀毁骨立】父母死后,由于过分悲伤,身体瘦得像皮包骨头。《世说新语·德行》“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
【哀鸿】1、哀鸣的大雁。2、比喻无家可归、呻吟呼号的灾民。洪昇《长生殿·收京》“堪惜,征调千家,流离百室,~满地悲戚。”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ī①<动>思考;想。《论语》:“学而不~则罔。”②<动>希望;盼望。《隆中对》:“智能之士,~得明君。”③<动>想念;思念。《触龙说赵太后》:“已行,非弗~也,祭祀必祝之。”④<名>思绪;心情。《孔雀东南飞》:“晻晻日欲暝,愁~出门啼。”
【思理】思辨能力。
【思致】思想情趣。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rú①<动>往;到……去。《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②<动>依照;遵从。《中山狼传》:“先生~其指,内狼于囊。”③<动>顺;符合。《赤壁之战》:“邂逅不~意,便还就孤。”④<动>像;如同。《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车盖。”⑤<动>及;比得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地利。”⑥<动>用于短语“如……何”中,表示“对待……怎么办”、“把……怎么办”。《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何?”⑦<副>不如;应该。《子鱼论战》:“若爱重伤,则~勿伤。”⑧<连>如果;假如。《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相问。”⑨<连>或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安见方六七十,~五六十,而非邦也者?”⑩<连>至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礼乐,以俟君子。”⑾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韩愈《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蔼~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háo①<名>海水定时涨落叫潮。枚乘《七发》:“江水逆流,海水上~。”②<形>潮湿。范成大《没冰铺晚晴月出晓复大雨上漏下湿不堪其忧》诗:“旅枕梦寒涔屋漏,征衫~润冷炉熏。”
【潮信】即潮汐。因其涨落有定时,故称“潮信。”
【潮音】潮声。后多指僧众诵经之声。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