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ì①<动>回答。多用于下对上的回答或对话。《庄暴见孟子》:“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也。”《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曰:‘夫战,勇气也。’”②<动>并着;向着。《梦游天姥吟留别》:“~此欲倒东南倾。”《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出,孤帆一片日边来。”③<动>敌对;对立。《三国志·诸葛亮传》:“而所与~敌,或值人杰。”④<名>配偶。《后汉书·梁鸿传》:“择~不嫁。”⑤<名>对偶的词句。如“对联”、“对句”。
【对薄】受审问。薄,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诉状。古代审讯时,依据状文核对事实,故称对薄。
【对策】⒈古代科举考试取士的一种方法。用政治、经义等设问写在简策上,让应考者对答。明清时在殿试时进行。⒉对付的策略或办法。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ó①<名>草木丛生的地方。《涉江》:“露申辛夷,死林~兮。”②<形>(今读báo)厚度小,与“厚”相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锦衾~。”③<形>微少;微薄;浅薄。《孔雀东南飞》:“儿已~禄相。”《促织》:“不终岁,~产累尽。”《陈情表》:“门衰祚~,晚有儿息。”④<动>减轻。晁错《论贵粟疏》:“~赋敛,广畜积。”⑤<形>(今读báo)贫瘠。白居易《杜陵叟》:“岁种~田一顷余。”⑥<动>鄙薄;轻视。《出师表》:“不宜妄自菲~,引喻失义。”⑦<动>通“迫”,迫近,靠近。《涉江》:“腥臊并御,芳不得~兮。”《陈情表》:“日~西山,气息奄奄。”⑧<动>通“迫”,附着,混杂。《狱中杂记》:“与饮食之所相~。”
bò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可入药,有清凉香味。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gōng①<形>公家的;公共的。《礼记·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原君》:“天下有~利而莫或兴之。有~害而或除之”②<形>公正;无私。《屈原列传》:“邪曲之害~也。”韩愈《进学解》:“无患有词之不~。”《诫兄子严敦书》:“谦约节敛,廉~有威。”③<副>公然;公开。《论积贮疏》:“残贼~行,莫之或止。”《黄生借书说》:“惟予之~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④<名>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后成为诸侯的代称。
【又】泛指显贵爵位。《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庄公)将战。”《邵公谏厉王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卿至于列士献诗。”⑤<名>对男子的尊称。《邹忌讽齐五纳谏》:“我孰与城北徐~美?”《陈涉世家》:“~等遇雨,皆已失期。”《滕王格序》:“都督阎~之雅望,棨戟遥临。”⑥<名>丈夫的父亲。《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姥,及时相遣归。”
【公车】⒈兵车。⒉官车。⒊汉代官署名。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工作。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公案】⒈官府的案牍。⒉旧时官吏审案时所用的桌子。⒊佛教禅宗认为用教理来解决疑难问题,如官府判案。因此也称公案。⒋话本故事分类之一,后又演变为“公案小说”、“公案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áng①<名>正屋。古代房屋阶上室外叫堂,堂后叫室。《察今》:“故审~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左忠毅公逸事》:“拜夫人于~上。”②<名>朝堂;殿堂。《木兰诗》:“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③<名>公堂;官吏办公的地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退~至密室,令从人退去,只留这门子一人伏侍。”《君子国》:“终日屈膝公~,亦不顾及颜面。”《严监行和严贡生》:“汤知县正要退~,见两个人进来喊冤。”④<名>尊称别人的母亲,如“令堂”。⑤<形>表示同祖父的亲属关系,如“堂兄弟”、“堂伯父”等。
【堂奥】房屋的深处,比喻深奥精微的道理或境界。
【堂官】⒈明清时中央各衙门的长官。⒉旧时茶馆、饭馆、酒店等行业的服务人员,也写作“堂倌”。
【堂萱】指母亲。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