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字是昧的成语,带昧字的成语,昧字成语接龙

第四个字是昧的成语

不揣冒昧

揣:估量,考虑。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不弃草昧

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

此中三昧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得其三昧

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兼弱攻昧

兼:兼并;昧:昏昧。兼并弱国,讨伐昏聩糊涂的君主。

若明若昧

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同“若明若暗”。

诗家三昧

指作诗的诀窍。

拾金不昧

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天造草昧

①指天地之始,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②指草创之时。

游戏三昧

原为佛家语,意思是排除杂念,使心神平静。也比喻事物的精义、决窍。后指用游戏的态度对待一切。

第四个
字是昧的成语,带昧字的成语,昧字成语接龙

昧字解释

释义:mèi①<形>暗;昏暗。《离骚》:“路幽~以险隘。” 【又】<形使动>使……不明。《左忠毅公逸事》:“汝复轻身而~大义。”②<形>愚昧;糊涂。《柳毅传》:“水府幽深,寡人暗~,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③<动>隐蔽;欺瞒。《荀子·大略》:“蔽公者谓之~。”④<动>冒;冒犯。《战国策·齐策》:“臣~死,望大王。” 【昧旦】黎明;拂晓。 【昧昧】⒈昏暗的样子。⒉模糊;难以分辨。⒊深思的样子。⒋纯厚浑朴的样子。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