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①<名>古代一种饰有牦牛尾和五色羽毛,用于指挥和开道的旗帜。泛指军旗。《赤壁赋》:“舳舻千里,~旗蔽空。”《国殇》:“~蔽日兮敌若云。”②<动>表彰。《五人墓碑记》:“且立于石于其墓之门,以~其所为。”
【旌麾】⒈帅旗。⒉借指军队。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之节。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í①<名>旗子;旗帜。《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靡,故逐之。”②<名>表识;标志。《左传·闵公二年》:“衣,身之章也;佩,衷之~也。”③<名>幌子;招子。《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风。”④<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分为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uǎn①<动>把东西卷裹成圆筒形。《过秦论》:“有席~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②<动>翻卷;掀起;裹起。《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起千堆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我屋上三重茅。”③<动>席卷;全部盗取或侵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他意欲~了两家的银子逃去。”
juàn①<名>书卷;书籍。《核舟记》:“鲁直左手执~末,右手指~。”②<名>整部书的一部分。《<指南录>后序》:“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③<量>表示文书、书籍的单位。《木兰辞》:“军书十二~。”④<名>试卷;考卷。《左忠毅公逸事》:“呈~,即而署第一。”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ū①<动>舒展;展开。《柳毅传》:“然而娥脸不~。”②<动>放开;开。《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啸,临清流而赋诗。”③<动>舒缓;松弛。《口技》:“宾客意少~,稍稍正坐。”④<动>伸展;伸。《范进中举》:“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过来。”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