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①<数>。《狼》:“~屠晚归。”②<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觞~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③<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也。”④<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⑤<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⑥<动>专一。《劝学》:“用心~也。”⑦<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空,皓月千里。”⑧<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⑨<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交战,操军不利。”⑩<副>初次。《曹刿论战》:“~鼓作气。”
【一旦】⒈有一天。⒉一时;忽然。⒊形容时间很短。
【一何】多么。
【一力】⒈协力。⒉竭力。
【一体】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
【一昨】前些日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í(1)鼻子:~梁|~音。(2)<书>开创:~祖。
【鼻翅儿】鼻翼的通称。
【鼻窦】鼻旁窦的通称。
【鼻窦炎】鼻旁窦局部发炎。以慢性的为多见,有鼻阻、流涕、头痛和局部触压疼等症状。
【鼻儿】(1)器物上面能够穿上其他东西的小孔:门~|针~。(2)<方>象哨子的东西:用苇子做了一个~。
【鼻观】<书>鼻孔。
【鼻化元音】见〖元音〗。
【鼻甲】把鼻腔分成窄缝的骨组织,左右鼻腔内各有三个,能使吸入的气流变得缓慢。
【鼻疽】马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鼻疽杆菌引起,在内脏、鼻腔黏膜和皮下形成小结节,坏死后,变成溃疡,症状是流带脓的鼻涕。这种病也危害骡子和驴,并能使人感染。也叫马鼻疽,有的地区叫吊鼻子。
【鼻孔】鼻腔跟外面相通的孔道。
【鼻梁儿】鼻子隆起的部分。也叫鼻梁子。
【鼻牛儿】<方>鼻腔里干结的鼻涕。
【鼻衄】鼻子流血的症状,多由鼻外伤、鼻腔疾患等引起。
【鼻旁窦】头颅内部鼻腔周围的空腔。通称鼻窦。
【鼻腔】鼻子内部的空腔,分左右两个,壁上有细毛。上部黏膜中有嗅觉细胞,能分辨气味。
【鼻涕】鼻腔黏膜所分泌的液体。
【鼻涕虫】见〖蛞蝓〗(kuòyú)。
【鼻头】<方>鼻子。
【鼻洼子】鼻翼旁边凹下去的部分。也叫鼻洼。
【鼻息】从鼻腔出入的气息:仰人~(依赖别人,不能自主)。
【鼻咽癌】鼻咽部粘膜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为鼻咽部出现血性分泌物、一侧鼻腔阻塞、耳鸣或听力减退等。
【鼻烟】(~儿)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壶(装鼻烟的小瓶)。
【鼻炎】鼻腔粘膜炎症。急性鼻炎与普通感冒有关,也可为某些以呼吸道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的鼻部表现。慢性亦可由灰尘或化学物质等长期刺激引起。
【鼻翼】鼻尖两旁的部分。通称鼻翅儿。
【鼻音】口腔气流通路阻塞,软腭下垂,鼻腔通气发出的音,例如普通话语音的m,n,ng等。
【鼻韵母】鼻音收尾的韵母。普通话语音中有an,ian,uan,üan,en,in,un,ün,ang,iang,uang,eng,ing,ong,iong等。
【鼻中隔】把鼻腔分成左右两部分的组织,由骨、软骨和黏膜构成。
【鼻子】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又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位于头部,有两个孔。
【鼻子眼儿】<口>鼻孔。
【鼻祖】<书>始祖,比喻创始人。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zǐ①<名>婴儿。《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生而同声,长而异俗。”②<名>孩子。《桃花源记》:“率妻~邑人来此绝境。”
【又】〈名意动〉以……为子。《赵威后问齐使》:“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万民乎?”③<名>儿子或女儿。《石钟山记》:“而长~迈将赴饶之德兴尉。”④<名>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为学》:“~何恃而往?”⑤<名>泛指人。《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甿隶之人,而迁徏之徒也。”⑥<名>特称孔子。《〈论语〉十则》:“~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⑦<名>地支的第一位。《观巴黎油画记》:“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余游巴黎蜡人馆。”⑧通“仔”。作“仔细”的语素。《熟读精思》:“详缓看字,~细分明读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uī①<名>物体燃烧后剩下的粉末状的东西。《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飞烟灭。”
【又】<名使动>使……变成灰。《后汉书·文苑传》:“~珍奇。”②<名>尘土。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腾蛇乘雾,终为土~。”③<名>指一种介于黑白之间的颜色。《晋书·郭璞传》:“时有物,大如水牛,~色卑膝……”④<形>意志消沉;沮丧。陆游《舟中偶书》:“白首自怜心未~。”
【灰壤】地表下层土壤的一种。用以比喻地下、九泉。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