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n①<动>更替;替代;轮流。《北史·贺若弼传》:“请广陵顿兵一万,~代往来。”《左忠毅公逸事》:“漏鼓移则~代。”②<量>次;回。辛弃疾《摸鱼儿·置酒山亭》:“更能消几~风雨。”③<名>我国古代西南部民族的统称,泛指少数民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kē鸟兽住的窝:鸟在树上做~。
【窠臼】(kējiù)<书>现成格式;老套子(多指文章或其他艺术品):不落~|摆脱前人的~,独创一格。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dǎo①<动>人或坚立的东西横躺下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东南倾。”②<动>失败;垮台。《三国志·曹爽传》:“于今日卿等门户~矣。”③<动>把商店作价卖给别人。《儒林外史》:“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与人。”
dào①<动>位置、顺序、方向等颠倒。《祭妹文》:“则虽年光~流,儿时可再,而已无与为印证者矣。”②<动>不顺;违逆。《韩非子·难言》:“且至于忤于耳而~于心。”③<动>斟出;倾出。邵雍《天津感事诗》:“芳樽~尽人归去,月光波色战未休。”④<副>反而;反倒。《窦娥冤》:“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把他老子药死了。”
【倒冠落佩】指去官归隐。
【倒灶】做事不顺利。
【倒持泰阿】倒拿着宝剑,将剑柄与人。比喻授权与人,反受其害。泰阿,宝剑名。
【倒屣】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引申为热情迎客。“倒履”。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iù①<名>舂米的土坑。《易·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②<名>用木、石凿成的舂米的器具。《后汉书·冯衍传》:“儿女常自操井~。”③<动>用臼舂米。《芋老人传》:“纺织井~,佐读勤苦。”
【又】像臼形,凹陷。《苦斋记》:“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中。”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