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ōng①<名>祖宗;宗庙。《尚书·大禹谟》:“受命于神~。”②<名>祖宗;祖先。《左传·成公三年》:“若不获命,而使嗣~职。”③<名>宗族。《叔向贺贫》:“其~灭于绛。”④<动>祭祀。《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庙会同,非诸侯而何?”⑤<动>遵奉;尊崇。《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之。”⑥<动>归往。《尚书·禹贡》:“江汉朝~于海。”⑦<名>本源。《庄子·知北游》:“将反于~。”
【宗祠】祠堂;家庙。
【宗法】⒈宗族之法。⒉旧时的家法。
【宗匠】学问、技艺上有大成就而为人敬仰的人,比喻君主或辅佐之臣。
【宗器】祭祀用的器具。
【宗事】⒈宗庙事务。⒉尊重其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iào<名>宗庙;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处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宗~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过秦论》:“一夫作乱而七~隳。”
【又】<名>供奉神、佛、圣贤的处所。《过小孤山大孤山》:“~在山之西麓。”今有“山神庙”、“观音庙”等。
【庙策】朝廷对国家大事的策划。
【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
【庙讳】已故帝王的名字。
【庙社】宗庙社稷,古代祭祀的地方。也代指国家、朝廷。
【庙堂】⒈宗庙之堂。⒉朝廷。
【庙祝】寺庙中掌香火的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è①<名>土地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后土为~。”②<名>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古人认为是土地神灵依附止息的地方)。《柳毅传》:“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橘。”③<名>祭祀土地神的活动、节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里祠下,一片神鸦~鼓。”④<名>古代居民单位,二十五家(一说二十家)为一社。《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请致千~。”⑤<名>社团;团体。《五人墓碑记》:“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ì①<名>粟。一说是不粘的黍。《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之苗。”②<名>泛指谷类庄稼。陶渊明《桃花园诗》:“桑竹垂余荫,菽~随时艺。”③<名>五谷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周弃亦为~,自商以来祀之。”④<名>祭祀谷神的祭坛、处所。常与“社”(土地神)连用。班固《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何?为天下求福报功。”
【又】<名>政权;国家。《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也。”
【稷蜂社鼠】栖身在稷庙、社庙中的蜂鼠。比喻仗势作恶的人。
【稷狐】栖于稷庙中的狐狸。比喻仗势作恶的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