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òng(1)(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不~港|缸里的水~了|白菜要抢收入窖,不能让它~坏。(2)(~儿)汤汁等凝结成的半固体:肉~儿|鱼~儿。(3)受冷或感到冷:我的脚~了|今天衣服穿少了,真~得慌。
【冻疮】局部皮肤因受冷而成的疮。
【冻豆腐】经过冰冻的豆腐。
【冻害】农业上指由于气温下降使植物体的组织受到破坏。
【冻结】(1)液体遇冷凝结。(2)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指人员、资金等)。
【冻露】温度下降到0℃以下,凝结在地面或物体表面的露发生冻结而成的冰珠。
【冻伤】有机体的组织由于温度过低而引起的损伤。轻的冻伤使皮肤红肿,灼痛或发痒,重的皮肤起水泡,最重的引起皮肤、肌肉甚至骨骼环死。
【冻瘃】<方>冻疮。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jiě①<动>解剖;分割。《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牛。”②<动>解开;解下。《公输》:“子墨子~带为城。”③<动>解除;消除。《荆轲刺秦王》:“今有一言,可以~燕国之患。”④<动>溶解;溶化。《满井游记》:“于时冰皮始~,波色乍明。”⑤<动>排解;化解。《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⑥<动>解围;撤围。《信陵君窃符救赵》:“秦军~去,遂救邯郸。”⑦<动>解脱。道家称人死后灵魂脱离躯体而升天成仙。《梅花岭记》:“谓颜太师以兵~。”⑧<动>缓解;和解。《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之色少~。”⑨<动>解释;解说。《隆中对》:“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之。”⑩<动>理解;懂得。《与妻书》:“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处,望请其指教。”⑾<动>能;合。罗隐《西施》:“西施若~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⑿<名>见解;见识。《南史·张邵传》:“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过人。”⒀<动>解便;解手。戚继光《练兵实记》:“遇夜即于厕中大小~。”⒁<名>文体的一种,用于释疑。如韩愈的《进学解》。
jiè①<动>遣;发遣。《宋史·举志》:“天下之士屏居山林,令监司守臣~送。”②<动>解送;押送。《水浒传》:“开封府公文只叫~活的去,却不曾教结果了他。”
xiè①“懈”的古字。懈怠。《诗经·大雅·烝民》:“夙夜匪~,以事一人。”《论衡·福虚》:“宋人有好善行者,三世不~。”②姓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īng①<名>水受冷而凝结成的固体。《行路难》:“欲渡黄河~塞川。”②<动>结冰。《察今》:“见瓶水之~,而知天下之寒。”
【冰肌玉骨】1.形容妇女的肌肤洁白晶莹。2.形容梅花傲霜斗雪。
【冰人】媒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ì①<动>放下;放开。《促织》:“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②<动>解开;解下。《殽之战》:“~左骖,以公命赠孟明。”③<动>放弃;抛弃。《察今》:“故~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④<动>释放。《书博鸡者事》:“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之。”⑤<动>解除;排除。《原君》:“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之~其害。”⑥<动>消溶;消散。《老子》:“涣兮若冰之将~。”⑦<动>解释。《国语·吴语》:“乃使行人奚斯~曹言于齐。”⑧<名>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也用称佛教或出家的佛教徒。
【释褐】作官。因脱去布衣换上官服而称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