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ōng①<形>公家的;公共的。《礼记·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原君》:“天下有~利而莫或兴之。有~害而或除之”②<形>公正;无私。《屈原列传》:“邪曲之害~也。”韩愈《进学解》:“无患有词之不~。”《诫兄子严敦书》:“谦约节敛,廉~有威。”③<副>公然;公开。《论积贮疏》:“残贼~行,莫之或止。”《黄生借书说》:“惟予之~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④<名>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后成为诸侯的代称。
【又】泛指显贵爵位。《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庄公)将战。”《邵公谏厉王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卿至于列士献诗。”⑤<名>对男子的尊称。《邹忌讽齐五纳谏》:“我孰与城北徐~美?”《陈涉世家》:“~等遇雨,皆已失期。”《滕王格序》:“都督阎~之雅望,棨戟遥临。”⑥<名>丈夫的父亲。《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姥,及时相遣归。”
【公车】⒈兵车。⒉官车。⒊汉代官署名。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工作。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公案】⒈官府的案牍。⒉旧时官吏审案时所用的桌子。⒊佛教禅宗认为用教理来解决疑难问题,如官府判案。因此也称公案。⒋话本故事分类之一,后又演变为“公案小说”、“公案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ī①<名>个人;私人。《论积贮疏》:“公~之积,犹可哀痛。”②<名>私利。《荆轲刺秦王》:“丹不忍心以己之~,而伤长者之意。”③<动>偏爱;偏私。《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我也。”④<动>私人占有。《诗经·七月》:“言~其豵,献豜于公。”⑤<副>私下;秘密;暗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燕王~握臣手。”⑥<动>私通;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聊斋志异·狐谐》:“夜有奔女,颜色颇丽,万悦而~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iǎng①<形>成双的;成对的。《卖炭翁》:“~鬓苍苍十指黑。”②<数>二。《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尉。”③<副>双方共同施行或承受同一行为。《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立。”④<量>重量单位。古代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为一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银子放在桌上。”⑤<量>双,用于鞋袜等。《诗经·南山》:“葛屦五~。”
liàng<量>通“辆”用于车辆,车一乘为一辆。《汉书·赵充国传》:“卤马牛羊十余万头,车四千余~。”
【两端】⒈事物的两头;两方面。⒉模棱两可;观望不定。
【两舌】言语反覆;搬弄是非。
【两曜】日和月。
【两造】指诉讼双方,即原、被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ì①<形>锋利;锐利。与“钝”相对。《劝学》:“金就砺则~。”②<名>利益;好处。与“害”相对。《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其~三世矣。”
【又】<名意动>以……为利。《伤仲永》:“父~其然也,日板仲永环谒于邑人。”③<动>有利;得利。《苦斋记》:“良药苦口~于病。”④<形>顺利。《赤壁之战》:“操军不~,引次江北。”⑤<动>盈利;取利。《冯谖客孟尝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之。”
【又】<名>盈利之物。《促织》:“欲居之以为~,而高其直。”⑥<名>有利的条件、时机、形势等。《子鱼论战》:“三军以~用也。”《过秦论》:“因~乘便,宰割天下。”⑦<名>胜利。《孙膑减灶》:“兵法,百里而趋~者蹶上将。”⑧<名>物资;物产。《隆中对》:“荆州北据汉沔,~尽南海。”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