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āo①<形>高,与“低”、“矮”、“下”相对。《涉江》:“山峻~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滕王阁序》:“天~地迥,觉宇宙之无穷。”②<动>加高;抬高。《促织》:“欲居之以为利,而~其直,亦无售者。”③<动>重;推崇。《与陈伯之书》:“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④<名>高度。《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万仞。”《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可二黍许。”⑤<名>高处。《劝学》:“登~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滕王阁序》:“登~作赋,是所望于群公。”⑥<形>指品级地位高;尊贵。《岳阳楼记》:“居庙堂之~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滕阁王序》:“千里逢迎,~朋满座。”⑦<形>高明;高尚。《五蠹》:“轻辞天子,非~也,势薄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义也。”⑧<副>高度。《东方朔》:“朔文辞不逊,~自称誉,上伟之。”⑨<形>大。《鸿门宴》:“劳苦而功~如此。”又专指大年龄《醉翁亭记》:“饮少辄醉,而年又最~,故自号曰醉翁也。”⑩<形>高亢;响亮。鲍照《代堂上歌行》:“筝笛更弹吹,~唱相追和。”⑾<形>热烈;盛大。《史记·项羽本纪》:“饮酒~会。”⑿<动>高出;超出。《张衡传》:“虽才~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⒀<形>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素不相识,去问官人~姓大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ēng①<名>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②<名>教化;感化。《战国策·秦策》:“山东之国,从~而服。”③<名>风俗;风气。《捕蛇者说》:“以俟观人~者得焉。”陆游《游西山村》:“衣冠简朴古~存。”④<名>作风;风度。《孟子·万章》:“故闻柳下惠之~声,鄙乎宽,薄乎敦。”⑤<名>民歌;民谣。如《诗经》中的十五国风。⑥<名>风声;消息。《儒林外史》:“才晓得是门子透~。”⑦<名>景象;景色。如“风景”。⑧<动>吹风;乘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乎沂,~乎舞雩。”⑨<名>某些疾病的名称,如麻风。
fàng﹤动﹥通“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汉书·蚡田传》:“乃微言太后~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iàng①<形>明亮。嵇康《杂诗》:“皎皎~月,丽于高隅。”
【引】明白;聪明。《后汉书·陈蕃传》:“聪明~达。”②<形>通“谅”,诚信。《三国志·魏书·卢毓传》:“~直清方,则司隶校尉崔林。”③<动>原谅;谅解。《后汉书·袁绍传》:“公貌宽而内忌,不~吾忠。”④<动>估谅;料想。王明清《挥麈后录》:“~元帅智周万物,不待斯言,察见罪状。”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ié①<名>竹节。《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之后,皆迎刃而解。”②<名>泛指植物的茎节;植物枝干交接之处。《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③<名>人及动物的骨节、关节。《庖丁解牛》:“彼~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④<名>时节;季节。《雨霖铃》:“更那堪冷落清秋~。”⑤<名>节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每逢佳~倍思亲。”⑥<名>符节;旌节。缀有旄牛尾的竹竿,为古代使者出使的信物。《江城子·密州出猎》:“持~云中,何日遣冯唐?”⑦<名>礼节;礼仪。《论积贮疏》:“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⑧<名>常规惯例。《狱中杂记》:“寝食违~。”⑨<名>气节;节操。《陈情表》:“本图宦达,不矜名~。”⑩<名>贞节;贞操。《孔雀东南飞》:“君既为府吏,守~情不移。”⑾<名>关键;要害。《察传》:“夫乐,天之精也,得失之~也。”⑿<名>章节;段落。李商隐《杂纂》:“文无句读,书少章~。”⒀<名>节度;法度;分寸。《荀子·成相》:“言有~。”⒁<名>一种用竹子编成的可拍击成声的乐器。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⒂<名>节拍;节奏。《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而舞。”⒃<动>节制;节约。《长亭送别》:“趁程途~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训俭示康》:“小人寡欲则能谨身~用,远罪丰家。”⒄<形>简明;简要。《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⒅<名>斗拱;屋柱上端承梁的方形木头。《训俭示康》:“(管仲)山~藻棁,孔子鄙其小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