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n①<动>熬;煮。苏武《豆粥》:“帐下烹~皆美人。”②<动>焙;把食物放在有油的锅熨熟。贾思勰《齐民要术·饼炙》:“手团作饼,膏油~。”③<动>使痛苦;折磨。《孔雀东南飞》:“恐不任我意,逆以~我怀。”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iāo(1)某些具有黏性的物质,用动物的皮、角等熬成或由植物分泌出来,也有人工合成的。通常用来黏合器物,如鳔胶、桃胶、万能胶;有的供食用或入药,如果胶、阿胶。(2)用胶粘:~柱鼓瑟|镜框坏了,把它~上◇不可~于成规。(3)象胶一样黏的:~泥。(4)指橡胶:~皮|~鞋|~布。
【胶版】胶印的印刷底版。
【胶布】(1)涂上粘性橡胶的布,多用于包扎电线接头。(2)<口>橡皮膏。
【胶带】用塑料制成的磁带。
【胶合】用胶把东西粘在一起。
【胶合板】用多层木质单板粘合、压制而成的板材。层数多为单数,各层的木纹纵横交错。这种板材强度大,节约木材,广泛用于建筑工程和制造家具等。
【胶剂】中成药剂型之一。将可供药用的动物的皮、骨、甲、角用水熬取胶质,浓缩后制成块状,供内服用。如阿胶、虎骨胶、龟板胶、鹿角胶等。
【胶结】糨糊、胶等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胶卷】(~儿)成卷的照相胶片。
【胶木】在橡胶中加入多量的硫磺,加热制成的硬质材料,多用做电器的绝缘材料。
【胶泥】含有水分的黏土,黏性很大。
【胶黏剂】见〖黏合剂〗。
【胶皮】(1)硫化橡胶的通称。(2)<方>人力车。
【胶片】涂有感光药膜的塑料片,用于摄影。也叫软片。
【胶乳】(1)割开橡胶树的树皮后流出的白色乳状液体,是制造橡胶的原料。(2)树脂粉末悬浮在水中而成的乳状液,用来制造合成橡胶或某些不易加工的产品,如胶线、薄膜等。
【胶水】(~儿)粘东西用的液体的胶。
【胶体化学】物理化学的一个分科,研究胶体溶液的特殊性能。
【胶体溶液】见〖溶胶〗。
【胶鞋】用橡胶制成的鞋,有时也指橡胶底布面的鞋。
【胶靴】用橡胶制的靴子。
【胶印】用胶版印刷。印版不直接和纸张接触,先把油墨从印版移印到有弹性的胶布面,再从胶布面转印到纸上。
【胶着】比喻相持不下,不能解决:~状态。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xù①<动>连接;连续。《琵琶行》:“低眉信手~~弹。”②<动>继续。《赤壁之战》:“孤当~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
【续弦】古以琴瑟喻夫妇,故称妻死为断弦,再娶为续弦。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ián①<名>弓弦。《中山狼传》:“捷禽鸷兽应~而倒者,不可胜数。”②<名>乐器上发声的弦。《琵琶行》:“转轴拨~三两声,示成曲调先有情。”③<名>弦乐;音乐。《琵琶行》:“举酒欲饮无管~。”④<动>弹奏音乐。《阿房宫赋》:“朝歌夜~,为秦宫人。”⑤<名>弓弦形的月亮。农历初七、初八日月亮缺上半,像弦在上的弓,叫上弦;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日月亮缺下半,叫下弦。
【弦歌】弹琴歌唱,指礼乐教化。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