ěr①<名>耳朵。《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人之~者,受下赏。”《陋室铭》:“无丝竹之乱~。”《石钟山记》:“事不目见~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②<名>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如“木耳”、“银耳”③<动>听说;耳闻。《汉书·外戚传》:“又~曩者所梦日符。”④兼词,相当于“而已”,译作“罢了”。《庄暴见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非心服也。”⑤<助>表示肯定。《察今》:“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赤壁之战》:“田横,齐之壮士~。”⑥<形>位置在两旁的。“耳门”、“耳房”。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ǎn①<动>充满;布满。《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座。”②<形>充实;充足。《吕氏春秋·审时》:“多秕而不~。”③<形>自满。《伶官传序》:“书曰:‘~招损,谦受益。’”④<形>全;遍。《琵琶行》:“~座重闻皆掩泣。”
【满贯】钱穿满了绳子。贯,穿钱的绳子。比喻已到最高限度,多指罪恶。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í(1)鼻子:~梁|~音。(2)<书>开创:~祖。
【鼻翅儿】鼻翼的通称。
【鼻窦】鼻旁窦的通称。
【鼻窦炎】鼻旁窦局部发炎。以慢性的为多见,有鼻阻、流涕、头痛和局部触压疼等症状。
【鼻儿】(1)器物上面能够穿上其他东西的小孔:门~|针~。(2)<方>象哨子的东西:用苇子做了一个~。
【鼻观】<书>鼻孔。
【鼻化元音】见〖元音〗。
【鼻甲】把鼻腔分成窄缝的骨组织,左右鼻腔内各有三个,能使吸入的气流变得缓慢。
【鼻疽】马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鼻疽杆菌引起,在内脏、鼻腔黏膜和皮下形成小结节,坏死后,变成溃疡,症状是流带脓的鼻涕。这种病也危害骡子和驴,并能使人感染。也叫马鼻疽,有的地区叫吊鼻子。
【鼻孔】鼻腔跟外面相通的孔道。
【鼻梁儿】鼻子隆起的部分。也叫鼻梁子。
【鼻牛儿】<方>鼻腔里干结的鼻涕。
【鼻衄】鼻子流血的症状,多由鼻外伤、鼻腔疾患等引起。
【鼻旁窦】头颅内部鼻腔周围的空腔。通称鼻窦。
【鼻腔】鼻子内部的空腔,分左右两个,壁上有细毛。上部黏膜中有嗅觉细胞,能分辨气味。
【鼻涕】鼻腔黏膜所分泌的液体。
【鼻涕虫】见〖蛞蝓〗(kuòyú)。
【鼻头】<方>鼻子。
【鼻洼子】鼻翼旁边凹下去的部分。也叫鼻洼。
【鼻息】从鼻腔出入的气息:仰人~(依赖别人,不能自主)。
【鼻咽癌】鼻咽部粘膜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为鼻咽部出现血性分泌物、一侧鼻腔阻塞、耳鸣或听力减退等。
【鼻烟】(~儿)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壶(装鼻烟的小瓶)。
【鼻炎】鼻腔粘膜炎症。急性鼻炎与普通感冒有关,也可为某些以呼吸道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的鼻部表现。慢性亦可由灰尘或化学物质等长期刺激引起。
【鼻翼】鼻尖两旁的部分。通称鼻翅儿。
【鼻音】口腔气流通路阻塞,软腭下垂,鼻腔通气发出的音,例如普通话语音的m,n,ng等。
【鼻韵母】鼻音收尾的韵母。普通话语音中有an,ian,uan,üan,en,in,un,ün,ang,iang,uang,eng,ing,ong,iong等。
【鼻中隔】把鼻腔分成左右两部分的组织,由骨、软骨和黏膜构成。
【鼻子】人和高等动物的嗅觉器官,又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位于头部,有两个孔。
【鼻子眼儿】<口>鼻孔。
【鼻祖】<书>始祖,比喻创始人。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mǎn①<动>充满;布满。《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座。”②<形>充实;充足。《吕氏春秋·审时》:“多秕而不~。”③<形>自满。《伶官传序》:“书曰:‘~招损,谦受益。’”④<形>全;遍。《琵琶行》:“~座重闻皆掩泣。”
【满贯】钱穿满了绳子。贯,穿钱的绳子。比喻已到最高限度,多指罪恶。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