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字是否的成语,带否字的成语,否字成语接龙

第四个字是否的成语

不置可否

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进退可否

指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

进可替否

指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

人涉卬否

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赏善罚否

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同“赏善罚恶”。

泰极而否

泰、否:《周易》卦名,泰吉否凶。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好事会变成坏事。

唯唯否否

唯唯:回答时表示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形容胆小怕事,一味顺从。

无所可否

不赞同也不反对。

献可替否

献:进;替:废。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

献替可否

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同“献可替否”。

陟罚臧否

赏罚褒贬。

唯唯否否

唯唯:回答时表示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形容胆小怕事,一味顺从。

第四个
字是否的成语,带否字的成语,否字成语接龙

否字解释

释义:fǒu①<动>肯定否定对举时表示否定的一方面。《柳毅传》:“是何可~之谓乎?”《登泰山记》:“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②<动>用于答话,表示不同意,相当于“不”,不是这样。《齐桓晋文之事》:“~,吾不为是也。”③<助>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李清照《如梦令》:“知~,知?应是绿肥红瘦。” pǐ①<形>恶;坏。常与“臧”“泰”对用。《出师表》:“陟罚臧~,不宜异同。”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