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ù①<动>贬退,废免。《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臧使者。”②<动>消除,去掉,排斥。《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身以~恶。”
【又】<动>不认作儿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老父位居方面,拘于礼法,况素性方严,必加~逐。”③<动>减少。《左传·襄公十年》:“初,子驷与尉止有争,将御诸侯之师而~其车。”
【黜辱】贬黜受辱。《后汉书·班昭传》:“战战兢兢,常惧~,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
【黜陟】指官吏降免或升迁。《汉书·诸侯王表》:“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邑以封子弟,不行~,而藩国自斩。”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ié<形>邪恶;不正。《屈原列传》:“谗谄之蔽明也,~曲之害公也。”
yé<助>表示疑问的语气词。《马说》:“其真无马~?其真不知马也。”
【邪辟】乖戾不正。
【邪赢】用不当手段来获利。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hóng①<形>高。《滕王阁序》:“俨骖骖于上路,访风景于~阿。”②<形>崇高。《屈原列传》:“明道德之广~,治知己之条贯。”③<动>推崇,推重。韩愈《进学解》:“拔去凶邪,登~良。”④<动>充满。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酒于觞。”⑤<动>增长。《左传·成公十八年》:“今将~诸侯之奸。”
【崇绝】高远;至高。鲍照《舞鹤赋》:“仰天居之~,更惆怅以惊思。”
【崇乱】犹言重乱,大乱。司空图《故盐州防御史王纵追述碑》:“上党兴袄,复提王旅;太原~,兼领郡符。”
【崇日】终日。
【崇替】兴废。陈寿《三国志·吴书·步骘传》:“故贤人所在,折冲万里,信国家之利器,~之所由也。”
【崇信】1.尊崇信任。2.崇尚信义。
【崇崒】高耸的样子。《梁书·沈约传》:“其为状也,则巍峨~,乔枝拂日。”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èng①<形>不偏;不斜。《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身以黜恶。”②<形>正常;正当。《狱中杂记》:“今天时顺~,死者尚稀。”③<名>规律;道理。《张衡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④<形>公正;正直。《屈原列传》:“邪曲之害公也,方~之不容也。”⑤<形>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狱中杂记》:“而十四司~副郎好事者。”⑥<副>恰好;正好。《孔雀东南飞》:“便利此月内,六合~相应。”⑦<副>表示状态的持续、动作的进行。《卖炭翁》:“可怜身上衣~单。”
zhēng<名>正月,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诗经·小雅·正月》:“~月繁霜,我心忧伤。”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