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ǔ①<名>老虎。《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并皆暴犯百姓。”②<形>比喻凶狠残暴。《屈原列传》:“秦,~狼之国,不可信。”《赤壁之战》:“曹公,豺~也,挟天子以征四方。”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èi①<名>脊背〖引〗物体的后面、反面或上面。王安《石元丰行示德逢》:“田~坼如龟兆出。”②<名>堂屋的北面。《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③<动>背对着;背靠着。《后汉书·铫期传》:“期乃更~水而战,所杀伤甚多。”④<动>违背;违反。《上书谏吴王》:“弃义~理,不知其恶。”⑤<动>背向;离开。如“~井离乡。”⑥<动>背诵,凭记忆诵读。⑦<形>不顺。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才将圣不偶,命与时俱~。”⑧<名>日光通过云层因折射作用而在太阳周围形成的光圈的外围。《元史·天文志一》:“日有~气,重晕三珥。”⑨<名>同“褙”裱褙。张怀瓘《二王等书录》:“晋代装书,真草浑杂,~纸皱起。”
bēi负荷,用背驮东西。李商隐《李贺小传》:“~一古破锦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2xióng<方>斥责。
【熊蜂】昆虫的一科,形状与蜜蜂相似,身体多为黑色,有黑黄色的毛。多在树洞或石缝里筑巢,采花蜜和花粉吃,能帮助植物传粉,是益虫。
【熊猫】哺乳动物,体长四尺到五尺,形状象熊,尾短,头、胸、腹、背、臀白色,四肢、两耳、眼圈黑褐色,毛粗而厚,性耐寒。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高山中,吃竹叶、竹笋。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贵的动物。也叫猫熊、大猫熊、大熊猫。
【熊熊】形容火势旺盛:~的烈火。
【熊掌】熊的脚掌,脂肪多,味美,是极珍贵的食品。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yāo(1)胯上胁下的部分,在身体的中部:弯~|两手叉~。(2)裤腰:红裤子绿~。(3)指腰包或衣兜:我~里还有些钱,足够我们零用的。(4)事物的中间部分:山~|树~|故事说到半中~就不说了。(5)中间狭小,象腰部的地势:土~|海~。(6)姓。
【腰板儿】(1)人的腰和背(就姿势说):挺着~。(2)借指体格:他虽然六十多了,~倒还挺硬朗的。
【腰包】腰间所带的钱包:掏~。
【腰杆子】(1)指腰部:挺着~。(2)比喻靠山:~硬(有人支持)。‖也说腰杆儿。
【腰鼓】(1)打击乐器,短圆柱形,两头略小,挂在腰间敲打。(2)一种民间舞蹈,腰间挂着腰鼓,一边跳舞,一边敲打。
【腰鼓舞】我国汉族民间舞蹈。也叫打腰鼓。舞者身背腰鼓,边敲边舞,节奏强烈,动作健美。
【腰锅】云南景颇族、傈僳族、白族、彝族等使用的一种锅,用生铁铸成,形如葫芦。
【腰果】(1)常绿乔木,叶子互生,倒卵形,花粉红色,香味很浓,果实肾脏形。果仁可以吃,果壳可以榨油。原产南美,我国广东等地也有栽植。(2)这种植物的果实。
【腰花】(~儿)把猪或羊的腰子划出交叉的刀痕后切成的小块儿,供食用。
【腰身】<轻>人体腰部的粗细,也指长袍、上衣等腰部的尺寸。
【腰眼】腰后胯骨上面脊椎骨两侧的部位。
【腰斩】(1)古代的残酷刑法,从腰部把身体斩为两段。(2)比喻把同一事物或相连系的事物从中割断。
【腰椎】腰部的椎骨,共有五块,较胸椎大。
【腰子】<口>肾。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