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é①<动>分;分开。《苏武》:“~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②<动>区别;分别。《柳毅传》:“而大小毛角,则无~羊焉。”③<动>离别;告别。《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④<副>另外;别外的。《琵琶行》:“~有幽愁暗恨生。”《赤壁之战》:“如有离违,宜~图之。”
【别肠】离别之情。
【别驾】官职名。汉时为州刺史的属官,隋唐一度改为“长史”,后又恢复。宋时改为“通判”。
【别传】旧史书的一种分类。专记载某人的逸闻趣事,以补充正传的不足。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ēng①<名>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②<名>教化;感化。《战国策·秦策》:“山东之国,从~而服。”③<名>风俗;风气。《捕蛇者说》:“以俟观人~者得焉。”陆游《游西山村》:“衣冠简朴古~存。”④<名>作风;风度。《孟子·万章》:“故闻柳下惠之~声,鄙乎宽,薄乎敦。”⑤<名>民歌;民谣。如《诗经》中的十五国风。⑥<名>风声;消息。《儒林外史》:“才晓得是门子透~。”⑦<名>景象;景色。如“风景”。⑧<动>吹风;乘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乎沂,~乎舞雩。”⑨<名>某些疾病的名称,如麻风。
fàng﹤动﹥通“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汉书·蚡田传》:“乃微言太后~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uái淮河,发源于河南,流经安徽,入江苏。
【淮北】指淮河以北的地区,特指安徽的北部。
【淮海】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现在的连云港市西南)一带的地区。
【淮海戏】江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淮海小戏’,流行于淮阴、徐州一带。
【淮海战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以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月6日到22日,在徐州以东围歼了敌第七兵团,迫敌三个半师起义,并攻克宿县。第二阶段,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在宿县西南歼敌第十二兵团,其中一个师起义。同时将由徐州西逃的敌三个兵团包围于永城东北地区,并将其一个兵团歼灭。第三阶段,从1949年1月6日至10日。对永城东北地区被围之敌发起总攻,经四天的战斗将敌全歼。整个战役历时65天,共歼敌55万5千人。至此,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使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向东流经安徽省,在江苏省分别注入黄海和长江,干流长约1,000公里。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南北分界线。
【淮剧】江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江淮戏’,流行于淮阴、盐城等地。
【淮南】指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特指安徽的中部。
【淮南子】书名,又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编著。书中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五行等家思想,一般认为它是杂家著作。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yǔ<名>雨。《殽之战》:“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也。”
yǔ①<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青青欲~。”②<动>降落。《苏武传》:“天~雪,武卧齧雪。”
【雨脚】像线一样的雨点。
【雨露】雨水和露水,比喻恩惠。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