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ō①<形>数量大。《登泰山记》:“石苍黑色,~平方,少圜。”《<论语>十则》:“~见而识之,知之次也。”②<副>多多地;大量地。《岳阳楼记》:“迁客骚人,~会于此。”《三峡》:“绝巘~生怪柏。”③<动>称赞;赞美。《五蠹》:“故传天下而不足~也。”《汉书·霍光传》:“众庶莫不~光。”④<副>只;仅仅。《论语·子张》:“~见其不知量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í①<名>歧路;岔路。《游黄山记》:“路旁一~东上,乃昔所未至者。”②<形>分岔的;分叉的。王安石《寄虔州江阴二妹》:“又如~首蛇,南北两欲驰。”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wáng①<动>逃跑。《陈涉世家》:“今~亦死,举大计亦死。”《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走燕。”②<动>丢失;失掉。《智子疑邻》:“暮而果大~其财。”《六国论》:“诸侯之所~,与战败而~者,其实亦百倍。”③<动>灭亡。《子鱼论战》:“寡人虽~国之余,不鼓不成列。”《过秦论》:“遂并起而~秦族矣。”④<动>死亡。《赤壁之战》:“今刘表新~,二子不协。”⑤<动>通“忘”。忘记。《韩非子·说林》:“人不能自止于足,而~其富之涯矣。”
wú①通“无”。一指“没有”,一指“不”。《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以应。”《报刘一丈书》:“他日来,幸~阻我也。”
【亡命】逃亡(在外)。又指逃亡在外的人。不要命的人,同“亡命之徒”。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áng(1)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分山羊、绵羊、羚羊等多种。(2)姓。<古>又同‘祥’xiáng。
【羊肠小道】曲折而极窄的路(多指山路)。
【羊齿】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阴湿的地方,根茎短而粗,羽状复叶,小叶披针形,孢子囊群生在叶脉的两侧。根茎可以做驱除绦虫的药。也叫绵马。
【羊痘】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一种病毒引起,症状是体温升高,鼻腔有浆液状分泌物,身上无毛和毛稀的部分出现水疱,后来变成脓疱,结痂脱落后有疤痕。
【羊肚儿手巾】<方>毛巾。
【羊肚蕈】蕈的一种,菌柄浅黄色,菌盖卵形或椭圆形,面上有许多不规则多角形的窝,象羊肚。可供食用。
【羊羔】小羊。
【羊羹】用赤小豆粉、琼脂、砂糖等制成的一种点心。
【羊工】放羊的雇工。
【羊倌】(~儿)专职放羊的人。
【羊毫】用羊毛做笔头的毛笔,比较柔软。
【羊胡子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根茎,叶子细长,象羊的胡子。这种草的草皮常用来铺草坪。
【羊角】<书>指弯曲而上的旋风。
【羊角风】癫痫的通称。
【羊毛】羊的毛,通常指用做纺织原料的。
【羊毛疔】中医指头痛、寒热、状似伤寒的病,患者胸部、背部有红点,用针挑破能取出形状象羊毛的东西。发病很急,严重的很快引起死亡。
【羊膜】人和哺乳动物包裹胎儿的膜,由外胚层和中胚层的一部分组成。
【羊皮纸】(1)用羊皮做成的象纸的薄片,用于书写。(2)经硫酸处理而制成的纸,厚而结实,不透油和水,用来包装物品。
【羊水】羊膜中的液体。羊水能使胎儿不受外界的震荡,并能减少胎儿在子宫内活动时对孕妇的剌激。
【羊桃】【杨桃】(1)见〖五敛子〗。(2)<方>猕猴桃。
【羊痫风】癫痫的通称。
【羊踯躅】落叶灌木,叶子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背面有灰色柔毛,花冠钟状,花金黄色,有强烈的香气。是一种有毒的植物,可做杀虫剂。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