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ù①<动>本为用角顶,
【引】顶、撞。《五蠹》:“兔走~株,折颈而死。”《共工头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不周之山。”②<动>接触,触及。《疱丁解牛》:“手之所~,肩之所倚……”《捕蛇者说》:“~草木,尽死。”③<动>触犯,冒犯。《捕蛇者说》:“~风雨,犯寒暑。”《汉书·元帝纪》:“去礼义,~刑法,岂不哀哉!”④<动>触引;引起。《易·系辞》:“引而伸之,~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触谏】犯颜强谏。《九叹·怨思》:“犯颜色而~兮,反蒙辜而被疑。”
【触目】目光所及。
【触突】1.突击,奔窜冲突。2.冒犯,触犯。
【触网】犯法。
【触忤】冒犯。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剑南春色还无赖,~愁人到酒边。”
【触兴】犹“即兴”。随感起兴。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至于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致情,因变取会。”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ù①<名>眼睛。《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叱之。”②<动>年;看待。《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陈胜。”③<动>递眼色;使眼神。《鸿门宴》:“范增数~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④<名>网孔。《韩非子·外储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成~而后得。”⑤<名>行列;条目。《<指南录>后序》:“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
【目论】⒈像眼睛看不见睫毛一样的议论。比喻不见自己的过失,无自知之明。⒉肤浅之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ǐng①<动>告诫;警告。《狱中杂记》:“是立法以~其余。”②<动>警戒;戒备。《左传·宣公十二年》:“军卫不彻,~也。”③<名>危险紧急的情况或消息。《左忠毅公逸事》:“每有~,辄数月不就寝。”④<形>敏捷;敏锐。《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少机~,有权数。”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īn①<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②<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也。”③<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到,眼到,口到。”④<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⑤<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秋月白。”
【心志】内心;意志。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