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ě①<动>解剖;分割。《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牛。”②<动>解开;解下。《公输》:“子墨子~带为城。”③<动>解除;消除。《荆轲刺秦王》:“今有一言,可以~燕国之患。”④<动>溶解;溶化。《满井游记》:“于时冰皮始~,波色乍明。”⑤<动>排解;化解。《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⑥<动>解围;撤围。《信陵君窃符救赵》:“秦军~去,遂救邯郸。”⑦<动>解脱。道家称人死后灵魂脱离躯体而升天成仙。《梅花岭记》:“谓颜太师以兵~。”⑧<动>缓解;和解。《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之色少~。”⑨<动>解释;解说。《隆中对》:“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之。”⑩<动>理解;懂得。《与妻书》:“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处,望请其指教。”⑾<动>能;合。罗隐《西施》:“西施若~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⑿<名>见解;见识。《南史·张邵传》:“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过人。”⒀<动>解便;解手。戚继光《练兵实记》:“遇夜即于厕中大小~。”⒁<名>文体的一种,用于释疑。如韩愈的《进学解》。
jiè①<动>遣;发遣。《宋史·举志》:“天下之士屏居山林,令监司守臣~送。”②<动>解送;押送。《水浒传》:“开封府公文只叫~活的去,却不曾教结果了他。”
xiè①“懈”的古字。懈怠。《诗经·大雅·烝民》:“夙夜匪~,以事一人。”《论衡·福虚》:“宋人有好善行者,三世不~。”②姓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íng(1)(~儿)用金属制成的响器,最常见的是球形而下开一条口,里面放金属丸;也有钟形而里面悬着金属小锤的,振动时相击发声。此外有电铃、车铃等,形式不一。(2)铃状物:哑~|杠~|棉~。(3)蕾铃:落~。
【铃铛】<轻>专指晃荡而发声的铃,球形或扁圆形而下部或中部开一条口,里面放金属丸或小石子,式样大小不一,有骡马带的、儿童玩的或做服饰的。
【铃兰】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花向下垂,形状象铃,白色。结浆果,红色,球形,可以入药。
【铃医】旧时的一种民间医生。手摇铃串,游走于乡村城镇间,以卖药治病为业。也叫走方医、草泽医。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hái①<动>返回;回来;回去。《荆轲刺秦王》:“壮士一去兮不复~。”《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
【又】交还;归还。《伶官传序》:“入于太庙,~矢先王。”
【又】偿还。《哨遍·高祖还乡》:“~酒债,偷量了豆几斛。”②<动>通“环”,环绕;围绕。《荆轲刺秦王》:“秦王~柱而走。”③<副>再;又。《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来就菊花。”④<副>反而;却。刘禹锡《竹枝词》:“道是无晴~有晴。”⑤<副>仍然;还是。《兵车行》:“归来头白~戍边。”《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酹江月。”
xuán①<动>旋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走。”②<形>轻快敏捷的样子。《诗经·还》:“子之~兮。”③<形>迅速。《汉书·董仲舒传》:“此皆可使~至而立有效者也。”
hái①<副>依然;仍然。杜甫《泛江》:“乱离~奏乐,飘泊且听歌。”②<副>再;更。《荀子·王霸》:“如是则舜禹~至,王业~起。”③<副>还是。杨万里《重九后二日同徐克章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月是一团~两团?”
【还首】自归请罪。
【还轸】乘车周迴。轸,车后横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ū①<动>等待。《周易·需卦》:“云上于天,~。”
【引】迟疑《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事之贼也。”②<动>停步;不进。张衡《应间》:“虽老氏‘曲全’,‘进道若退’,然行亦以~。”③<动>需要(后起意义)。《宋史·高定子传》:“长宁地接夷獠,公家百~皆仰淯井盐利。”
【又】需要的东西。《元史·成宗纪》:“绍诸王驸马及有分地功臣户居上都、大都、隆兴者,与民均纳供~。”
nuò<形>通“懦”。懦弱。《战国策·秦策二》:“~弱者用,而健者不用矣。”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