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ě①<动>解剖;分割。《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牛。”②<动>解开;解下。《公输》:“子墨子~带为城。”③<动>解除;消除。《荆轲刺秦王》:“今有一言,可以~燕国之患。”④<动>溶解;溶化。《满井游记》:“于时冰皮始~,波色乍明。”⑤<动>排解;化解。《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⑥<动>解围;撤围。《信陵君窃符救赵》:“秦军~去,遂救邯郸。”⑦<动>解脱。道家称人死后灵魂脱离躯体而升天成仙。《梅花岭记》:“谓颜太师以兵~。”⑧<动>缓解;和解。《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之色少~。”⑨<动>解释;解说。《隆中对》:“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之。”⑩<动>理解;懂得。《与妻书》:“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处,望请其指教。”⑾<动>能;合。罗隐《西施》:“西施若~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⑿<名>见解;见识。《南史·张邵传》:“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过人。”⒀<动>解便;解手。戚继光《练兵实记》:“遇夜即于厕中大小~。”⒁<名>文体的一种,用于释疑。如韩愈的《进学解》。
jiè①<动>遣;发遣。《宋史·举志》:“天下之士屏居山林,令监司守臣~送。”②<动>解送;押送。《水浒传》:“开封府公文只叫~活的去,却不曾教结果了他。”
xiè①“懈”的古字。懈怠。《诗经·大雅·烝民》:“夙夜匪~,以事一人。”《论衡·福虚》:“宋人有好善行者,三世不~。”②姓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ī①<名>上衣。古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孙雀东南飞》:“何不作~裳,莫令事不举。”②<名>衣服。《曹刿论战》:“~食所安,弗敢专也。”
【又】<名为动>为(给)…穿上。《资治通鉴·周纪四》:“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之。”③<动>穿(衣)。《<论语>十则》:“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衣冠】⒈衣帽,即穿衣、戴帽。⒉指官绅、士大夫。⒊文明礼仪。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tuī①<动>用手推。《陈州粜米》:“你可也被人~更不轻。”②<动>推移;移动。《谭嗣同》:“荣贼并非~心待慰帅者。”③<动>推求;推测。《察变》:“特据前事~未来,为变方长。”④<动>推广。《齐桓晋文之事》:“故~恩足以保四海。”⑤<动>推辞;推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番张教头没得~故了。”⑥<动>推荐;推举。《报任安书》:“教以慎于接物~贤进士为务。”⑦<动>推行;实行。《韩非子·五蠹》:“州部之吏操官兵,~公法,而求索奸人。”⑧<动>推崇;赞许。《墨池记》:“其亦欲~其事,以勉其学者邪。”⑨<动>假装。《长亭送别》:“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整素罗衣。”
【推诚】以诚意待人。
【推体】委身;以身相托。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í①<动>吃。《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也。”②<名>吃的东西;食物。《寡人之于国也》:“狗彘食人~而不知检。”③<名>粮食。曹操《置屯田令》:“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④<动>通“蚀”,亏缺。《诗经·十月之交》:“彼月而~,则维其常。”
【又】特指日食或月食。《论语》:“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焉。”
sì①<动>使……食;拿东西给人吃。《荷蓧丈人》:“杀鸡为黍而~之。”②<动>饲养;喂食。《捕蛇者说》:“谨~之,时而献焉。”
【食客】古代寄食贵族官僚家里,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效劳的人。
【食邑】封建时分封给卿大夫的领地。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