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ōu①<动>忧虑。《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其。”②<名>让人忧虑的事情。《论语》:“人无远虑,必有近~。”
【忧愤】忧愁愤懑。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èng①<形>兴盛;旺盛。《伶官传序》:“~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②<形>多;大量;茂盛。《采草药》:“山寺桃花始~开。”③<形>大;盛大。《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筵难再。”
【形】程度深;范围广;规模大。《活板》:“板印书籍,唐人尚未~为之。”④<形>充足;充沛。《答李翊书》:“气~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⑤<形>好;美好。《教战守策》:“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节。”⑥<副>极;非常。《中山狼传》:“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怒。”
chéng①<名>放在器皿里用来祭祀的谷物。《左传·桓公六年》:“奉~以告。”②<动>把东西放进器物中。《伶官传序》:“请其矢,~以锦囊,负而前驱。”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wēi①<形>高。《蜀道难》:“~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②<形>危险;危急。《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戒奢以俭。”③<动>危害;使处于危险的境地。《齐桓晋文之事》:“抑王兴甲兵,~士臣,构怨于诸侯。”④<形>危弱。《陈情表》:“人命~浅,朝不虑夕。”⑤<形>端正;正直。《陶侃》:“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而膝~坐。”
【辨】危,险。“危”作“危险”讲时,含有危急或不稳定的意思,多作形容词。“险”只表示地势险要或道路险阻等,多作名词。上古表示“危险”的意思时,一般“危”不用“险”。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íng①<形>明亮。《石钟山记》:“至莫夜月~,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②<动>照亮。《游褒禅山记》:“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③<形>明白;清楚。《答司马谏议书》:“名实已~,而天下之理得矣。”
【又】明白地;公开地。《触龙说赵太后》:“太后~谓左右。”④<动>证明;说明。《五人墓碑记》:“亦以~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⑤<动>明确。《史记·李斯列传》:“~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⑥<形>英明;高明;明智。《谏太宗十思疏》:“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哲乎。”⑦<名>智慧。《劝学》:“积善成德,而神~自得,圣心备焉。”⑧<名>视力。《齐桓晋文之事》:“~足以察秋毫之末。”
【又】视力好。《管子·制分》:“聪耳~目”⑨<形>次;下一个(专指年、月、日)。《为学》:“~年,贫僧自南海还。”⑩<名>明朝。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