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ng①<名>东方;东边。《木兰诗》:“~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器乎~西,隳突乎南北。”
【又】<动>向东;朝东。《望洋兴叹》:“~西而视,不见水端。”《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割膏腴之地,北取要害之郡。”②<名>主人。《礼记·曲礼》有“主人就~阶,客就西阶。”之说,以后遂称主人为~。《红楼梦》:“况且你都拿出来做这个~也不够。”
【东床】指女婿。
【东第】王公贵族所居的府第。
【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又指太子。
【东君】日神。春神。东王公。
【东隅】东方日出之处,指早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2pīn不顾一切地干;豁出去:~命。‘拚’另见pàn。
【拼版】按照书刊所要求的大小和式样,把排好顺序的铅字等拼成版面。
【拼刺】(1)军事训练时拿着木枪两人对刺。(2)步兵打仗时短距离接触,用枪刺格斗。
【拼凑】把零碎的合在一起:她把零碎的花布~起来给孩子做了件漂亮衣服。
【拼命】(1)把性命豁出去;舍命。(2)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地: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地剥削工人。
【拼盘】(~儿)用两种以上的凉菜(多为卤肉,海蜇、松花等冷荤)摆在一个菜盘里拼成的菜。
【拼写】用拼音字母按照拼音规则书写。
【拼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素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复合的音,如:b和iāo拼成biāo(标)。
【拼音文字】用符号(字母)来表示语音的文字。现代世界各国所用的文字多数是拼音文字,我国的藏文、蒙文、维吾尔文等也都是拼音文字。参看〖音素文字〗、〖音节文字〗。
【拼音字母】(1)拼音文字所用的字母。(2)指汉语拼音方案采用的为汉字注音的二十六个拉丁字母。
【拼缀】连接;组合。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xī①<名>西方;西边。《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阁床。”
【又】<名作状>向西;往西。《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入秦。”②<动>向西行进。《孙膑减灶》:“齐军既已过而~矣。”
【西塾】私塾;私人聘请教师育子弟的学舍。古礼主人位在东,客人位在西,所以敬称被聘来教师或幕友的读书人为西宾、西席,私塾也称西塾。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òu(1)聚集:~足了人数|大家~到这里来听他讲故事。(2)碰;赶;趁:~巧|~热闹儿。(3)接近:往前~~|~到跟前。
【凑搭】<轻><方>拼凑。
【凑胆子】<方>聚合许多人以壮声势。
【凑份子】(1)各人拿出若干钱合起来送礼或办事。(2)<方>指添麻烦。
【凑合】<轻>(1)聚集:下班以后大伙儿都~在一起练习唱歌。(2)拼凑:预先把发言提纲准备好,不要临时~。(3)将就:这件工作服还能~着穿些日子。
【凑集】把人或东西聚集在一起。
【凑拢】<方>朝一个地点靠近:大伙~一点,商量一下明天的工作。
【凑巧】表示正是时候或正遇着所希望的或所不希望的事情:我正想去找他,~他来了|事情真不~,刚赶到汽车站,车就开了。
【凑趣儿】(1)迎合别人的兴趣,叫别人高兴。(2)逗笑取乐:他跟我很熟,所以故意拿我~。
【凑热闹儿】(1)跟大家一起玩儿。(2)形容添麻烦:这里够忙的,别再来~了!
【凑手】方便;顺手(常指手边的钱、物、人等)。
【凑数】(~儿)(1)凑足数额。(2)拿不合格的(人或物)充数。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