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ǒu①<名>量粮食的器具。《庄子·胠箧》:“棓~折衡,而民不争。”②<量>容量单位。十升等于一斗《陈州粜米》:“这米则有一石六~。”③<名>古代酒器。《鸿门宴》:“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卮酒。”④<名>斗形的器物。《孔雀东南飞》:“红罗复~帐,四角垂香囊。”⑤<名>星宿名。斗宿。南斗六星,总称斗宿。《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牛之间。”⑥<名>北斗星。《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折蛇行,明灭可见。”《诗经·大东》:“虽北有~,不可以挹酒浆。”
dòu①<动>打架。《书博鸡者事》:“任气好~。”②<动>战斗。《史记·李将军列传》:“且引且战,连~八日。”《赤壁之战》:“蒙冲~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③<动>较量;拚斗。《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其势不俱生。”《促织》:“试与他虫~,虫尽靡。”
【又】<动使动>使……相斗。《过秦论》:“外连衡而~诸侯。”④<动>交接。《阿房宫赋》:“各抱地势,钩心~角。”
【斗室】狭小的房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á①<名>槽牙,泛指牙齿。《劝学》:“蚓无爪~之利。”②<动>咬。《战国策·秦策三》:“王见大王之狗……投之一骨,轻起相~者,何则?有争意也。”③<名>形状似牙齿的东西。《张衡传》:“其~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牙门】⒈军营门,因树在将帅的牙旗得名。⒉同“衙门”。
【牙旗】将帅的大旗。
【牙牙】婴儿学语声。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àn搅和:给牲口~草|把种子用药剂~了再种。
【拌和】<轻>搅拌。
【拌种】把杀菌剂,杀虫剂或刺激素等跟种子放在一起搅拌,以杀死病菌、害虫或提高产量。
【拌嘴】吵嘴。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chǐ①<名>门牙。也泛指牙齿。《墨子·非攻》:“古者有语,唇亡则~寒。”②<名>年岁,年龄。《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也指马、牛等爱畜的岁数。③<名>状如牙齿的物体。《宋书·谢灵运传》:“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下山去其后~。”④<动>议论,说话。《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平居望外遭~舌不少。”⑤<动>提及。《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齿豁头童】齿落发脱。形容人老的样子。陈与义《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天翻地覆伤春色,~祝圣时。”
【齿冷】久笑牙齿感到冷。谓贻笑于人而招致讥嘲。《南齐书·乐颐传》:“人笑褚公,至今~。”
【齿录】1.收录;叙用。《魏书·刘文晔传》:“以臣年小,不及~。2.科举时代,凡同年登科者,各具姓名、年龄、籍贯、三代,汇刻成帙,称作“齿录”。也称“同年录”。
【齿舌】口舌。借指人们的非议。
【齿亡舌存】言物之刚者易亡折而柔者常得存。喻以柔为贵。
【齿牙馀论】指口头随意的褒美之辞。《南史·谢眺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