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òng①<形>重,与“轻”相对。《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而道远。”
【又】<形意动>以……为重。《五蠹》:“子孙累世絜驾,故人~之。”②<形>重要;重大。《〈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于三十年前。”
【又】<名>重要作用。《五人墓碑记》:“匹夫之有无~于社稷也。”③<动>重视;看重。《琵琶行》:“商人~利轻别离。”④<形>贵重。《过秦论》:“不爱珍器~宝肥饶之地。”⑤<形>严重。《狱中杂记》:“情罪~者反出在外。”⑥<形>严格。《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以周。”⑦<形>庄重。《论语·学而》:“君子不~则不威,学则不固。”⑧<动>尊重。《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士。”⑨<副>更加;加重。《苏武传》:“见犯乃死,~辱国。”
chóng①<形>重叠。《三峡》:“~岩叠嶂,隐天蔽日。”②<量>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茅。”③<副>重新;再次。《琵琶行》:“添酒回灯~开宴。”④<动>拖累;牵连。《汉书·荆燕吴传赞》:“事发相~,岂不危哉。”
【重民】农民。
【重泉】⒈水极深的地方。⒉黄泉。
【重舌】古代指通晓外族语言并能够口译的人。
【重身】怀孕。
【重阴】⒈浓云密布的阴天。⒉地下。
【重足】迭足而立,不敢前进。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ú①<名>脚。《劝学》:“假舆马者,非利~也,而致千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而置之其坐。”②<名>动物的脚。《核舟记》:“细若蚊~,钩画了了。”③<名>器物的支撑部分。《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之形成矣。”④<形>充足。《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补不~。”⑤<形>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兰亭集序》:“快然自~。”⑥<副>足够。《鸿门宴》:“料大王士卒~以当项王乎?”《赤壁之战》:“兵精粮多,~以立事。”⑦<副>值得。《桃花源记》:“不~为外人道也。”《〈论语〉十则》:“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观也已。”
【足下】⒈称对方的敬词。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⒉脚下;立足的地方。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ī①<数>。《狼》:“~屠晚归。”②<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觞~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③<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也。”④<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⑤<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⑥<动>专一。《劝学》:“用心~也。”⑦<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空,皓月千里。”⑧<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⑨<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交战,操军不利。”⑩<副>初次。《曹刿论战》:“~鼓作气。”
【一旦】⒈有一天。⒉一时;忽然。⒊形容时间很短。
【一何】多么。
【一力】⒈协力。⒉竭力。
【一体】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
【一昨】前些日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ì①<名>脚印。枚乘《上书谏吴王》:“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者。”
【引】<名>痕迹;遗迹。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冶城访古~,犹有谢安墩。”
【又】<名>事迹。《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思~。”②<动>推究;考察。贾谊《治安策》:“臣窃~前事,大抵强者先反。”③<名>人物形象。韩愈《送杨少尹序》:“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至今照人耳目。”④<动>追踪;搜寻。《汉书·郊祀志》:“臣愚不足以~古文。”
【迹捕】跟踪追捕。
【迹察】探寻踪迹,考察缘故。
【迹迹】徘徊不安。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