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ó<名>模子;模型。《论衡·物势》:“埏埴作器,必~范为形。”
【引】标准;规范。左思《咏史》:“可为达士~。”
【又】仿效;效法。陆倕《石阙铭》:“色法上圆,制~下矩。”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éng①<名>棱角。杜甫《西阁雨望》:“径添沙面出,湍减石~生。”②<名>威严;威势。《后汉书·王允传》:“允性刚~疾恶。”
lèng<名>田中土垄可以用作估计土地面积的单位。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见寄》:“我本曾无一~田,平生啸嗷空渔舡。”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iǎng①<形>成双的;成对的。《卖炭翁》:“~鬓苍苍十指黑。”②<数>二。《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尉。”③<副>双方共同施行或承受同一行为。《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立。”④<量>重量单位。古代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为一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银子放在桌上。”⑤<量>双,用于鞋袜等。《诗经·南山》:“葛屦五~。”
liàng<量>通“辆”用于车辆,车一乘为一辆。《汉书·赵充国传》:“卤马牛羊十余万头,车四千余~。”
【两端】⒈事物的两头;两方面。⒉模棱两可;观望不定。
【两舌】言语反覆;搬弄是非。
【两曜】日和月。
【两造】指诉讼双方,即原、被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uān①<名>事物的一头或一方。《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左手抚鲁直背。”②<名>缘由。陆机《君子行》:“祸集非无~。”③<形>端正。《核舟记》:“其人视~容寂。”④<名>玄端。古代的一种玄色的礼服。《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甫,愿为小相焉。”⑤<量>布帛的长度单位。桓宽《盐铁论》:“中国,~之缦。”⑥<动>双手捧物。《红楼梦》:“只有伺侯~菜的几个人。”⑦<副>终究;果真。苏轼《水龙吟》:“料多情梦里,~来见我,也参差是。”
【端的】⒈果然;真的。⒉究竟;细情。
【端倪】⒈头绪。⒉边际。⒊推测原委。
【端详】⒈事情的始末;详情。⒉端庄安详。⒊仔细地看。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