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ǎn①<动>收;收集;聚集。《陶侃》:“侃性聪敏恭勤,终日~膝危坐。”《五人墓碑记》:“~赀财以送其行。”②<动>摊派;征收捐税。《捕蛇者说》:“孰知赋~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③<动>收整;约束;节制。《琵琶行》:“整顿衣裳起~容。”④<动>通“殓”。装殓;殡殓;殡葬。《祭十二郎文》:“~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敛策】把马鞭收起来,指归隐不再出仕。
【敛迹】⒈指恶人有所顾忌而收敛约束,不敢露行迹。⒉藏身不出。⒊指退隐。
【敛衽】整一整衣袖,表示敬意。元以前,只指男子的礼节,元以后专指妇女的礼节。
【敛容】脸色严肃起来,表示尊敬。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òu①<名>君主;帝王。《殽之战》:“其南陵,夏~皋之墓也。”②<名>君王的正妻。《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太~盛气而揖之。”③<名>后面;后边。《孔雀东南飞》:“新妇车在~。”④<形>次序或时间在后的。《指南录后序》:“舟与哨相~先。”
【又】<动>走在后面。《荷蓧丈人》:“子路从而~。”
【又】<介>在……之后。《岳阳楼记》:“~天下之乐而乐。”
【又】<形意动>以……为后。《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先国家之急而~私仇也。”⑤<名>后代子孙。《训俭示康》:“孟僖子知其~必有达人。”《记王忠肃公翱事》:“求太监~,得二从子。”
【后土】⒈古称地神或土神为后土。⒉上后田官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ū①<动>疏导;疏通。《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之欲其通。”②<动>分;分散。《史记·黥布列传》:“上裂地而王之,~爵而贵之。”③<动>疏远。《屈原列传》:“王怒而~屈平。”
【又】〈名〉疏远的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不间亲,还是莫说罢。”④<形>稀疏。《与朱元思书》:“~条交映,有时见日。”⑤<形>少;稀少。《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妾久~谈笑。”⑥<形>粗疏。《史记·范雎列传》:“其于计~矣。”⑦<名>粗糙的米。韩愈《山石》:“铺床拂席置羹饭,~粝亦足饱我饥。”⑧<动>分条陈述。《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短引。”⑨<名>给皇帝的奏议。如《论积贮疏》、《谏太宗十思疏》⑩<名>古书注释的一种。不仅注释古书原文,对前人的注释也加以申发说明。⑾〈名〉僧道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今日是员外生辰,小道送~在此。”
【疏狂】狂放不羁的样子。
【疏俗】远方风俗。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qián①<动>上前;前进。《廉颇蔺相如列传》:“乃~曰:‘璧有瑕,请指示王。’”②<名>前面;之前。《师说》:“生乎吾~,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又】前面的。高适《别董大》:“莫愁~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③<副>先前;早前。《柳毅传》:“迫而视之,乃~寄辞者。”
【前度】⒈前人的法度。⒉前次;上回。
【前光】祖先的功德。
【前席】移坐而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