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ó①<动>物体相磨擦。《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切磋,如琢如~。”②<动>遇到困难或阻碍。白居易《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少处兼遭病折~。”③<动>消失;磨灭。《后汉书·南匈奴传》:“百世不~矣。”
mò<名>辗粉的用具。王安石《拟寒山拾得》:“作牛便推~。”
【磨莹】⒈磨治玉石。⒉磨物,使光洁。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án铅山,县名,在江西。另见qiān。
【铅版】把铅合金熔化后灌入纸型压成的印刷版。
【铅版印刷】又称铅印。用活字版或复制成的铅版进行印刷的通称。印数大,使用广,是一种常用的凸版印刷方法。多用于印刷书报等。
【铅笔】用石墨或加颜料的黏土做笔心的笔。
【铅笔画】素描的一种,用铅笔绘成的图画。描绘方法和木炭画类似,但较木炭画光暗层次更分明,笔法更细致。
【铅玻璃】光学玻璃的一种,用二氧化硅、碳酸钾、四氧化三铅等原料制成,质较软,易熔,折光性大。
【铅垂面】见〖竖直面〗。
【铅垂线】把铅锤或其他重锤悬挂于细线上,使它自由下垂,沿下垂方向的直线叫做铅垂线。铅垂线与水平面相垂直。
【铅丹】无机化合物,鲜红色粉未,用于制蓄电池、玻璃、陶瓷,也可以做颜料和消毒剂。
【铅刀】指称钝刀。
【铅粉】无机化合物,白色粉末,可以做白色颜料。
【铅球】(1)田径运动项目之一,运动员用手托住铅球,然后用力推出去。(2)田径运动使用的投掷器械之一,球形,用铁或铜做外壳,中心灌铅。
【铅条】(1)印刷时夹在各行铅字间的条状物,用铅、锑、锡的合金制成。(2)自动铅笔的笔心。
【铅铁】镀锌铁的通称。
【铅印】用铅字排版印刷,大量印刷时,排版后制成纸型,再浇制铅版。
【铅直】与水平面垂直的。参看〖铅垂线〗。
【铅中毒】由呼吸道吸入铅尘、铅蒸气,或口服铅化合物引起。症状主要为肠绞痛、贫血、瘫痪等。严重时精神异常,损伤脑神经。
【铅字】用铅、锑、锡合金铸成的印刷或打字用的活字。
【铅字合金】铅、锑、锡的合金,其中铅约占75%、锑20%、锡5%,特点是坚硬而容易熔化,供铸造印刷活字和印刷版。这种合金凝固时,体积稍有膨胀,能使印刷的字迹和线条清晰。也叫活字合金、铅合金。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cè①<名>竹制的马鞭子。《过秦论》:“振长~而御宇内。”《马说》:“执~而临之。”②<动>鞭打;鞭策。《马说》:“~之不以其道。”《中山狼传》:“~蹇驴,囊图书。”③<名>竹杖;拐杖。《淮南子·夸父逐日》:“夸父弃其~。”④<动>拄着(拐杖)。《归去来兮辞》:“~扶老以流憩。”⑤<名>写字的竹简;书册。也写作“册”。《王冕读书》:“执~映长明灯读之。”⑥<动>记录;登记。《木兰诗》:“~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⑦<名>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及任免的文书。《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位,~亮为丞相。”⑧<名>古代政论性文体名;策论。如苏轼的《教战守~》。《海瑞传》:“即伏阙上《平黎~》。”⑨<名>计策;计谋。《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宁许以负秦曲。”《<指南录>后序》:“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
【策名】指出仕做官。古代出仕做官之人,都要在自己上司的名薄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表明从属。范晔《后汉书·蔡邕传》:“吾~汉室,死归其正。”
【策士】谋士,指古代在大官或名人门下出谋划策的人。柳宗元《沛国汉原庙铭》:“故曲逆起为~,辅成帝图。”(曲逆:曲逆侯陈平)
【策问】汉以来科举取士,以政治、经济等设问,写在简策上,让应试者分条解答。也称“对策”。《后汉书·和帝纪》:“帝乃亲临~,选补郎吏。”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iǎn①<形>跛,行动迟缓。东方朔《七谏·谬谏》:“驾~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
【又】<名>特指劣马或跛驴。孟浩然《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策~赴前程”②<形>困苦;不顺利。《九章·哀郢》:“~侘傺而含感。”③<句首语气词>通“謇”。《九章·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谁留兮中州。”④<形>通“謇”。口吃;结巴。庾信《谢滕王集序启》:“言辞~吃,更甚扬雄。”
【蹇步】行路艰难。
【蹇涩】言语艰涩不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