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①<动>饿;饥饿。《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不寒。”②<名>饥荒;谷物歉收;年成不好。《论积贮疏》:“世之有~穰,天之行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àn火苗:火~◇气~。
【焰火】同〖烟火〗2<轻>。
【焰口】<轻>佛教用语,形容饿鬼渴望饮食,口吐火焰。和尚向饿鬼施食叫放焰口。
【焰心】火焰最里面的部分,这部分气体还没有氧化,不发光。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zhōng①<名>内;里。《狼》:“一屠晚归,担~肉尽。”②<名>中间;内部。《石钟山记》:“有大石当~流。”③<形>半;一半。《乐羊子妻》:“若~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④<形>中等;不高,不低。《邹忌讽齐王纳谏》:“上书谏寡人者,受~赏。”⑤<名>内心。《史记·韩安国列传》:“深~隐厚。”⑥<名>中国。《图画》:“图画之设彩者,用水彩,~外所同也。”
zhòng①<动>符合。《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规。”②<动>射中。《卖油翁》:“见其矢十~八九。”③<动>击中。《荆轲刺秦王》:“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④<动>考中。《范时中举》:“你恭喜~了举人。”⑤<动>猜中。《醉翁亭记》:“射者~,弈者胜。”⑥<动>中伤。《书博鸡者事》:“臧怒,欲~守法。”
【中肠】内心。
【中人】⒈平常人。⒉朝中公卿大臣。⒊指宦官;太监。⒋宫女。
【中节】适度。
【中式】⒈科举考试被录取。⒉符合规格。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āo①<动>燃烧;焚烧。《冯谖客孟尝君》:“矫命以责赐诸民,因~其券。”②<动>被烧。《赤壁之战》:“人马~溺死者甚众。”③<动>点燃。苏轼《海棠》:“故~高烛照红妆。”④<动>照耀。王禹偁《正月尽偶题》:“何曾快见花~眼,只解潜催雪满头。”
shào①<动>放火烧野草肥田。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痕。”②<名>野火。白居易《秋思》:“夕照红于~,晴空碧似蓝。”
【烧砚】自愧文章不如他人,欲烧笔砚表示不妄作。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