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ě①<动>可以;能够。《殽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乎?”②<动>认为……可以;肯定。《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吾文。”③<动>适合;适宜。《芙蕖》:“芙蕖之~人,其事不一而足。”④<动>值得。《师说》:“其~怪也欤?”《项脊轩志》:“风移影动,珊珊~爱。”⑤<动>痊愈。《西厢记》:“瘦得浑如削,百般医疗终难~。”⑥<副>大约;大概。《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三黍许。”⑦<副>莫非;怕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李小二入来问道:‘~要吃酒?’”⑧<副>难道;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kè见“可汗”。
【可怜】⒈可爱。⒉可惜。⒊值得怜悯同情。
【可巧】正巧;刚好。
【可中】⒈假若。⒉正好。
【可汗】古代对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西北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呼。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ā①<动>把箭射出去;发射。《卖油翁》:“见其~矢十中八九。”②<动>出发。《荆轲刺秦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③<动>派遣;派出。《赤壁之战》:“孤当续~人众,多载资粮。”④<动>征发;征调。《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民凿十二渠。”⑤<动>兴起;发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于畎亩之中。”⑥<动>生长;长出。王维《相思》:“春来~几。”⑦<动>发布;颁布。《殽之战》:“遂~命,遽兴姜戎。”⑧<动>发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书至赵王。”⑨<动>发作;抒发。《五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其志士之悲哉。”⑩<动>拨动;发起;起事。《张衡传》:“虽一龙~机,而七首不动。”《苏武》:“虞常等七十余人欲~。”⑾<动>开启;打开。《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殍而不知~。”《荆轲刺秦王》:“~图,图穷匕首见。”⑿<动>启发;阐明。《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⒀<动>表现;显露;泄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于色,~于声。”⒁<动>开发;发掘。《促织》:“于败丛草处,探石~穴,靡记不施。”⒂<动>分发。《严监生和严贡生》:“知县准了状子,~房出了差来到严家。”⒃<动>开放。《醉翁亭记》:“野芳~而幽香。”⒄<动>点燃,燃放。《柳毅传》:“人以火为神圣,~一灯可燎阿房。”⒅<量>⒈支,颗。《汉书·匈奴传》:“弓一张,矢四~。”⒉次;下。《柳毅传》:“然后叩树三~,当有应者。”
【注】本词条古代写作“發”。
fà①<名>头发。《荆轲刺秦王》:“~尽上指冠。”②<量>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促织》:“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爽。”
【注】本词条古代写作“髪”。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ī①<数>。《狼》:“~屠晚归。”②<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觞~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③<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也。”④<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⑤<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⑥<动>专一。《劝学》:“用心~也。”⑦<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空,皓月千里。”⑧<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⑨<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交战,操军不利。”⑩<副>初次。《曹刿论战》:“~鼓作气。”
【一旦】⒈有一天。⒉一时;忽然。⒊形容时间很短。
【一何】多么。
【一力】⒈协力。⒉竭力。
【一体】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
【一昨】前些日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ué<方>笑:~头|发~。另见jué。
【噱头】(xuétóu)<方>(1)引人发笑的话或举动:相声演员~真多。(2)花招:摆~(耍花招)。(3)滑稽:很~|~极了。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