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òng①<形>重,与“轻”相对。《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而道远。”
【又】<形意动>以……为重。《五蠹》:“子孙累世絜驾,故人~之。”②<形>重要;重大。《〈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于三十年前。”
【又】<名>重要作用。《五人墓碑记》:“匹夫之有无~于社稷也。”③<动>重视;看重。《琵琶行》:“商人~利轻别离。”④<形>贵重。《过秦论》:“不爱珍器~宝肥饶之地。”⑤<形>严重。《狱中杂记》:“情罪~者反出在外。”⑥<形>严格。《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以周。”⑦<形>庄重。《论语·学而》:“君子不~则不威,学则不固。”⑧<动>尊重。《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士。”⑨<副>更加;加重。《苏武传》:“见犯乃死,~辱国。”
chóng①<形>重叠。《三峡》:“~岩叠嶂,隐天蔽日。”②<量>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茅。”③<副>重新;再次。《琵琶行》:“添酒回灯~开宴。”④<动>拖累;牵连。《汉书·荆燕吴传赞》:“事发相~,岂不危哉。”
【重民】农民。
【重泉】⒈水极深的地方。⒉黄泉。
【重舌】古代指通晓外族语言并能够口译的人。
【重身】怀孕。
【重阴】⒈浓云密布的阴天。⒉地下。
【重足】迭足而立,不敢前进。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裀yīn
〈名〉
(1)夹衣服[linedcloth]
王念孙疏证:“此《说文》所谓重衣也。裀与衫同。”
(2)通“茵”。褥子,床垫[mat]
裀褥重陈。——司马相如《美人赋》
裀褥甚丽。——《晋书·刘寔传》
茵,通作裀。——《古今韵会举要》
(3)又如:裀席(裀褥);裀褥(坐卧的器具);裀藉(裀褥)
liè①<动>通“裂”。分割;分裂。《荀子·大略》:“古者~地建国。”《梦游天姥吟留别》:“~缺霹雳,丘峦崩摧。”②<名>行列;位次。《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③<动>排列;陈列。《梦游天姥吟留别》:“仙之人兮~如麻。”④<动>开列;列出。《记王忠肃公翱事》:“乃伪为屋券,~贾五百金。”⑤<形>众,各。《货殖列传序》:“富于~国之君。”⑥<形>一般的;普通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观。”⑦<动>通“烈”,焚烧。韩愈《祭鳄鱼文》:“昔先王既有天下,~山泽,罔绳擉刀,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⑧<形>通“烈”。显赫;光明。《汉书·贾谊传》:“贪夫殉财兮,~士殉名。”
【列列】⒈形容高高耸立的样子。⒉形容行列分明的样子。⒊形容风吹动。
【列眉】像眉毛一样暴露无遗。表示显而易见,无可怀疑。
【列缺】⒈高空。⒉闪电。
【列士】⒈指有名望的人。⒉同“烈士”。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ǐng①<名>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多圆形三足两耳。《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之调。”②<名>常以鼎足之形比喻三方并立。《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足之形成矣。”③<名>古代曾把鼎作为传国之宝,于是用它代表宝器。喻指王位、帝位等。《毛遂自荐》:“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大吕。”《阿房宫赋》:“~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④<名>三足香炉。《促织》:“问者爇香于~,再拜。”⑤<形>显赫。左思《吴都赋》:“高门~贵。”
【鼎鼎】⒈蹉跎。⒉盛大。
【鼎甲】豪门望族。科举考试名列一甲的前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
【鼎食】列鼎而食,指奢华的生活。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