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é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倾~|~线|~着身子坐下。
【斜长石】长石的一类,成分是含钠或钙的硅酸盐,硬度较高,透明,呈白、绿、红等浅色,存在于大多数岩石中。
【斜高】正圆椎体、正棱椎体、正圆台、正棱台侧面的高。
【斜晖】<书>傍晚的日光;斜阳。
【斜井】直接通到地面的一种矿井,井筒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斜楞】<轻><口>歪斜;向一边斜:~眼|两眼一~就嚷起来。
【斜路】比喻错误的道路或途径。
【斜率】一条直线与水平线相交的倾斜程度,用交角的正切来表示。
【斜面】简单机械,主要部分是由倾斜的平面构成。物体沿斜面向上移动较直上省力。螺旋和劈都是斜面的变形。
【斜睨】斜着眼睛看。
【斜坡】高度逐渐降低的地面。
【斜射】光线不垂直地照射到物体上:地球的两极地方只能受到~的日光。
【斜视】(1)眼病,由眼球位置异常、眼球肌肉麻痹等原因引起,当一只眼睛注视目标时,另一只眼睛的视线偏斜在目标的一边。也叫斜眼。(2)斜着眼看:目不~。
【斜纹】(1)一根经纱和两银纬纱间错着织成的纹路,因为交织点相错,看上去是斜的。(2)<口>(~儿)斜纹布。
【斜纹布】一种棉织品,正面现出明显的斜纹,是普通的衣料。
【斜象眼儿】<方>菱形。
【斜眼】(1)见〖斜视〗①。(2)(~儿)患斜视的眼睛。(3)(~儿)患斜视的人。
【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xíng①<动>行走。《论语》:“三人~,必有我师焉。”②<动>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也。”③<动>运行。《刻舟求剑》:“舟已~矣,而剑不~。”④<动>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难已。”⑤<动>实行;做。《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⑥<名>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不顾细谨。”⑦<名>品行。《屈原列传》:“其志洁,其~廉。”⑧<副>将;即将。《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休。”⑨<量>遍;次。《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五~。”
háng①<名>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②<名>行列;队伍。《国殇》:“凌余阵兮躐余~。”③<名>辈;辈分。《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也。”④<量>指成行的事物。《孔雀东南飞》:“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
【行宫】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
【行将】即将。
【行李】⒈使者。⒉行装。
【行人】⒈出使的人。⒉行路人。⒊出征的人。
【行者】⒈行路人。⒉出征的人。⒊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
【行装】出门携带的衣物。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éng①<形>与“纵”“竖”相对。《阿房宫赋》:“直栏~槛。”
【又】<动>横着;成横状。《送友人》:“青山~北郭,白水绕东城。”《阿房宫赋》:“烟斜雾~,焚椒兰也。”②<形>广远;宽阔。《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无际涯。”③<动>交错。吴均《与朱元思书》:“~柯上蔽,在昼犹昏。”《〈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碧血~飞。”
heng4①<形>蛮横;残暴。《史记·吴王 濞传》:“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
【又】祸害。《周处》:“义光人谓为三~。”②<形>出乎意料。《三国志·吴主五子传》:“~遇飞祸。”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èn①<名>军队作战时按一定的作战意图排列的队伍。《出师表》:“愚以为营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
【又】<名>泛指行列。《滕王阁序》:“雁~惊寒,声断衡阳之浦。”②<名>战事。《失街亭》:“吾累随丞相经~。”③<量>表示时间的长度。《失街亭》:“二将合兵一处,大杀一~。”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