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①<动>吃。《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也。”②<名>吃的东西;食物。《寡人之于国也》:“狗彘食人~而不知检。”③<名>粮食。曹操《置屯田令》:“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④<动>通“蚀”,亏缺。《诗经·十月之交》:“彼月而~,则维其常。”
【又】特指日食或月食。《论语》:“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焉。”
sì①<动>使……食;拿东西给人吃。《荷蓧丈人》:“杀鸡为黍而~之。”②<动>饲养;喂食。《捕蛇者说》:“谨~之,时而献焉。”
【食客】古代寄食贵族官僚家里,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效劳的人。
【食邑】封建时分封给卿大夫的领地。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ū(1)租用:~房|~汽车。(2)出租:新华书店大力开展~书业务。(3)出租所收取的金钱或实物:房~|地~|减~减息。(4)旧指田赋:~税。
【租佃】在土地私有的社会里,土地占有者(主要是地主)把一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佃农耕种而进行剥削。
【租户】租用房屋或物品的人。
【租价】出租的价格。
【租界】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通商都市内‘租借’给他们做进一步侵略的据点的地区。
【租借】(1)租用。(2)出租。
【租借地】一国以租借名义在他国暂时取得使用、管理权的地区。租借地的所有权仍属于原来国家,出租国有权随时要求交还。帝国主义国家惯常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他国领土上强行划定租借地,作为侵略据点。
【租金】租房屋或物品的钱。
【租赁】(1)租用。(2)出租。
【租米】旧社会农民被迫交给地主作为地租的米。
【租钱】<轻><口>租金。
【租税】旧时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
【租用】以归还原物并付给一定代价为条件而使用别人的东西:~家具。
【租约】确定租凭关系的契约。
【租子】<口>地租。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yī①<名>上衣。古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孙雀东南飞》:“何不作~裳,莫令事不举。”②<名>衣服。《曹刿论战》:“~食所安,弗敢专也。”
【又】<名为动>为(给)…穿上。《资治通鉴·周纪四》:“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之。”③<动>穿(衣)。《<论语>十则》:“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衣冠】⒈衣帽,即穿衣、戴帽。⒉指官绅、士大夫。⒊文明礼仪。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shuì(1)国家向征税对象按税率征收的货币或实物:农业~|营业~|纳~。(2)姓。
【税额】按税率缴纳的税款数额。
【税捐】捐税。
【税率】税收条例所规定的对某种课税对象征税时计算税额的比率。
【税收】国家征税所得到的收入。
【税务】关于税收的工作:~局。
【税则】征税的规则和实施条例。
【税制】国家税收的制度。
【税种】国家税收的种类,如农业税、工商业税。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