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ì①<形>纤细,与“粗”相对。《图画》:“白描,以~笔钩勒形廓也。”②<形>小;微小。《孔雀东南飞》:“纤纤作~步,精妙世无双。”③<形>声音轻微。《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无声。”④<形>细腻;精致。司空图《杏花》:“肌~分红脉,香浓破紫苞。”⑤<形>仔细;详细。《促织》:“~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⑥<形>琐碎;琐屑。《晋书·刑法志》:“咸康之世,庾冰好为纠察,近于繁~。”
【细谨】小心谨慎;小心谨慎的言行。
【细软】⒈纤细柔软。⒉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贵重而又便于携带的财物。
【细说】⒈详细地说。⒉小人的坏话;谗言。
【细作】⒈间谍;暗探。⒉精巧的工艺制品。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ī①<名>从树干生出的枝条。《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
【又】<动>生出枝节。《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②<名>分枝。《荀子·效儒》:“故以~代主而非越也。”③<形>分散。《荀子·解蔽》:“心~则无知。”④<动>通“支”。抵拒;支持。《左传·桓公五年》:“蔡卫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ò①<名>树梢。《左传·昭公十一年》:“~大必折。”②<名>事情、物件的端或尾。《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③<名>末尾;尽头。《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右手指卷。”④<名>不重要的或非根本的。《论积贮疏》:“使天下各食其力,~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⑤<名>时间或顺序在后。贾思勰《树木》:“吴~,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
【末技】⒈小技。⒉指工商业。
【末业】亦作“末作”、“未产”、“末事”、“末生”。古代称工商业等业为末业,与称“本业”的农业相对。
【末造】⒈末世时产生。⒉不重要的东西。
【末叶】⒈一个世纪或朝代的最后阶段。⒉后代子孙。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jié①<名>竹节。《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之后,皆迎刃而解。”②<名>泛指植物的茎节;植物枝干交接之处。《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③<名>人及动物的骨节、关节。《庖丁解牛》:“彼~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④<名>时节;季节。《雨霖铃》:“更那堪冷落清秋~。”⑤<名>节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每逢佳~倍思亲。”⑥<名>符节;旌节。缀有旄牛尾的竹竿,为古代使者出使的信物。《江城子·密州出猎》:“持~云中,何日遣冯唐?”⑦<名>礼节;礼仪。《论积贮疏》:“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⑧<名>常规惯例。《狱中杂记》:“寝食违~。”⑨<名>气节;节操。《陈情表》:“本图宦达,不矜名~。”⑩<名>贞节;贞操。《孔雀东南飞》:“君既为府吏,守~情不移。”⑾<名>关键;要害。《察传》:“夫乐,天之精也,得失之~也。”⑿<名>章节;段落。李商隐《杂纂》:“文无句读,书少章~。”⒀<名>节度;法度;分寸。《荀子·成相》:“言有~。”⒁<名>一种用竹子编成的可拍击成声的乐器。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⒂<名>节拍;节奏。《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而舞。”⒃<动>节制;节约。《长亭送别》:“趁程途~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训俭示康》:“小人寡欲则能谨身~用,远罪丰家。”⒄<形>简明;简要。《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⒅<名>斗拱;屋柱上端承梁的方形木头。《训俭示康》:“(管仲)山~藻棁,孔子鄙其小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