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ōng①<形>听力好。《荀子·性恶》:“目明而耳~。”《孟子·离娄》:“师旷之~,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②<形>听得清楚。《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也。”③<形>聪明,有智慧。司马光《陶侃》:“侃性~敏恭勤。”
【聪了】聪明懂事。《后汉书·孔融传》:“夫人小而~,大未必奇。”
【聪明】1.听觉、视觉灵敏。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所谓察之者,非专用耳目之~,而听私于一人之口也。”2.聪慧明审。《荀子·非十二子》:“高尚尊贵不以骄人,~圣智不以穷人。”
【聪颖】聪明。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míng①<形>明亮。《石钟山记》:“至莫夜月~,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②<动>照亮。《游褒禅山记》:“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③<形>明白;清楚。《答司马谏议书》:“名实已~,而天下之理得矣。”
【又】明白地;公开地。《触龙说赵太后》:“太后~谓左右。”④<动>证明;说明。《五人墓碑记》:“亦以~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⑤<动>明确。《史记·李斯列传》:“~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⑥<形>英明;高明;明智。《谏太宗十思疏》:“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哲乎。”⑦<名>智慧。《劝学》:“积善成德,而神~自得,圣心备焉。”⑧<名>视力。《齐桓晋文之事》:“~足以察秋毫之末。”
【又】视力好。《管子·制分》:“聪耳~目”⑨<形>次;下一个(专指年、月、日)。《为学》:“~年,贫僧自南海还。”⑩<名>明朝。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ǎn①<形>方向相背;颠倒的。与“正”相对。《察今》:“非务相~也,时势异也。”②<动>翻转;翻覆。《诗经·关睢》:“求之不得,展转~侧。”③<动>通“返”。《愚公移山》:“寒暑易节,始一~焉。”④<动>背叛;造反。《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乎。”⑤<动>违反;反对。《商君书·更法》:“~古者未必可非。”⑥<动>类推。《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则不复也。”⑦<动>反省。《淮南子·氾论》:“纣居于宣室而不及~其过。”⑧<副>反倒;反而。《兵车行》:“信知生男恶,~是生女好。”《师说》:“今其智乃~不能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bèi①<名>被子。②<动>覆盖。《促织》:“成归,闻妻言,如~冰雪。”③<动>加在……之上,加于,给于。屈原《哀郢》:“众谗人之嫉妒兮,~以不慈之伪名。”④<动>遭受;蒙受。《荆轲刺秦王》:“秦王复击轲,~八创。”《论积贮疏》:“禹汤~之矣。”⑤<介>表被动。《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谤。”
pī①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陈涉世家》:“将军身~坚执锐,伐无道。”②<动>分散;散开。《屈原列传》:“屈原至j江滨,发行吟泽畔。”
【辨】衾,被。先秦时,作卧具的“被子”不用“被”表示.小被称“寝衣”,大被称为“衾”。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