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è①<动>借入;暂用他人之物。《黄生借书说》:“黄生允修~书。”②<动>获得;达到。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慈仁殷勤,诚嘉于心,此不可以虚辞~也。”③<动>借出;将己物暂供他人使用。《论语·卫灵公》:“有马者,~人乘之。”④<动>给予;托付。《后汉书·郑太传》:“若~之朝政,……必危朝廷。”⑤<动>凭借;倚仗。《公输》:“北方有侮臣者,愿~子杀之。”⑥<动>哀悯;怜惜。陆游《书驿壁》:“女儿薄命天不~,青灯独宿江边舍。”⑦<连>假使;即使。《陈涉世家》:“~第令勿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借如】假如。
【借使】假使;纵使;纵然。
【借问】询问;过问;古诗中自问自答的假设问语。
【借职】仅有虚衔,不是实际就任的官职。
【借重】⒈凭借他人权势来抬高自己的地位。⒉指依靠他人的力量,犹言倚重。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péng(1)(~儿)遮蔽日光、风、雨的设备,用竹木、苇席或帆布等制成(多指车船上用的):船~|~窗(帆船窗户)|敞~儿汽车|把~撑起来。(2)船帆:扯起~来。
【篷车】(1)火车或汽车上有车顶的货车。(2)旧时带篷的马车。‖也作棚车。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shǐ①<动>命令;派遣。《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外将兵。”②<动>让;叫。《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我不得开心颜。”③<动>使唤;驱使;使用。《五人墓碑记》:“人皆得以隶~之。”④<动>主;指使。《五人墓碑记》:“是进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被逮所由~也。”⑤<动>出使。《屈原列传》:“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于齐。”⑥<名>出使的人;使者。《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驱将惜不得。”⑦<名>使命。《赤壁之战》:“时周瑜受~至番阳。”⑧<连>假使;如果。《阿房宫赋》:“~六国爱其人,则足以拒秦。”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ēng①<名>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②<名>教化;感化。《战国策·秦策》:“山东之国,从~而服。”③<名>风俗;风气。《捕蛇者说》:“以俟观人~者得焉。”陆游《游西山村》:“衣冠简朴古~存。”④<名>作风;风度。《孟子·万章》:“故闻柳下惠之~声,鄙乎宽,薄乎敦。”⑤<名>民歌;民谣。如《诗经》中的十五国风。⑥<名>风声;消息。《儒林外史》:“才晓得是门子透~。”⑦<名>景象;景色。如“风景”。⑧<动>吹风;乘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乎沂,~乎舞雩。”⑨<名>某些疾病的名称,如麻风。
fàng﹤动﹥通“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汉书·蚡田传》:“乃微言太后~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