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畏字的成语,带畏字的成语,畏字成语接龙

包含畏字的成语

初生之犊不畏虎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讳兵畏刑

指慎于用兵和用刑。

民不畏死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人言可畏

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视为畏途

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险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难的、可怕的事情。

贪生畏死

贪恋生存,害怕死亡。

望而生畏

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畏敌如虎

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

畏首畏尾

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畏缩不前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畏威怀德

怀:思念。畏惧声威,感念德惠。

畏葸不前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畏影避迹

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

畏影恶迹

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畏影而走

比喻庸人自扰。亦作“畏影恶迹”。

无所畏惮

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顾忌。

无所畏忌

没有什么畏惧和顾忌。

无所畏惧

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夏日可畏

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忧谗畏讥

担忧被谗言中伤。

包含畏字的成语,带畏字的成语,畏字成语接龙

畏字解释

释义:wèi①<动>害怕;恐惧。《岳阳楼记》:“忧谗~讥,满目萧然。”②<动>敬服。《李愬雪夜入蔡州》:“人人自以为必死,然~愬,莫不敢违。”③<动>吓唬;使害怕。《汉书·广安惠王传》:“前杀昭平,反来~我。”④<动>因害怕而自杀。《礼记·檀弓》:“死而不吊者三:~、厌、溺。” 【畏日】烈日。 【畏友】品格正直端重,让人敬畏的朋友。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