ǒu<动>吐。《左传·哀公二年》:“吾伏弢~血,鼓音不衰。”
ōu<动>通“讴”,唱歌。《汉书·朱买臣传》:“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道中。”
xū和悦。
【呕呕】xūxū和悦貌。
【呕喣】xūxǔ抚育。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īn①<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②<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也。”③<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到,眼到,口到。”④<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⑤<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秋月白。”
【心志】内心;意志。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2chōu(1)收缩:这种布一洗就~。(2)打(多指用条状物):~陀螺|鞭子一~,牲口就走快了。
【抽查】从中取一部分进行检查:最近~了一些伙食单位,卫生工作都做得很好。
【抽搐】肌肉不随意地收缩的症状,多见于四肢和颜面。也说抽搦。
【抽搭】<轻><口>一吸一顿地哭泣:那孩子捂着脸不停地~|抽抽搭搭地哭。
【抽打】<轻>用掸子、毛巾等在衣物上打,去掉尘土等。
【抽地】地主收回租给农民的土地。是地主阶级欺压农民的一种手段。
【抽调】从中调出一部分(人员、物资):机关~了一批干部加强农业战线。
【抽丁】旧社会反动统治者强迫青壮年去当兵。也说抽壮丁。
【抽斗】<方>抽屉。
【抽风】1手脚痉挛、口眼歪斜的症状。
【抽风】2利用一定装置把空气吸进来:~灶(利用自然抽风代替电力吹风的灶)。
【抽工夫】(~儿)抽空儿:他们正等你呢,你先~去一趟吧|本来我也想去,可是抽不出工夫来。
【抽筋】(1)抽掉筋:过去西藏农奴主用剥皮~等酷刑来迫害广大农奴。(2)<口>(~儿)筋肉痉挛:腿受了寒,直~儿。
【抽空】(~儿)挤出时间(做别的事情):他工作很忙,可是还~学习。
【抽冷子】突然;乘人不备:他抽个冷子跑了出来。
【抽搦】见〖抽搐〗。
【抽气机】见〖风泵〗。
【抽泣】(悲痛地)抽抽搭搭地哭。
【抽签】(~儿)从许多做了标志的签儿中抽出一根或若干根,多用来决定先后次序。
【抽身】脱身离开:工作很忙,他一直抽不出身来。
【抽水】1用水泵吸水。
【抽水】2缩水。
【抽水机】见〖水泵〗。
【抽水马桶】上接水箱,下通下水道的瓷质马桶。
【抽水站】扬水站的通称。
【抽薹】油菜、韭菜等蔬菜长出薹来。
【抽屉】<轻>桌子、柜子等家具中可以抽拉的盛放东西用的部分,常作匣形。
【抽头】(~儿)赌博时从赢得的钱里抽一小部分归赌博场所的主人或供役使的人。
【抽象】(1)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叫抽象,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2)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看问题要根据具体的事实,不能从~的定义出发。
【抽象劳动】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人类一般劳动。即劳动者的脑力、体力在生产中的消耗。在商品生产条件下,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跟‘具体劳动’相对)。
【抽芽】植物长出芽来。
【抽噎】抽搭。
【抽绎】<书>引出头绪。
【抽印】从整本书或刊物的印刷版中取出一部分来单独印刷:~本|~三百份。
【抽壮丁】见〖抽丁〗。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cháng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象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也叫肠管。
【肠断】形容极度悲痛。
【肠儿】用肠子制成的食品:腊~|香~。
【肠梗阻】病,由肠内异物堵塞、肠肌痉挛等引起。症状是腹部膨胀、剧烈腹痛、呕吐等。也叫肠阻塞。
【肠骨】见〖髂qià骨〗。
【肠管】肠。
【肠激酶】肠液中的酶,主要来自十二指肠,能使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原变为胰蛋白酶。
【肠结核】病,由结核菌侵入肠部引起。症状是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大便中有时有脓血。
【肠绒毛】小肠内壁黏膜上象绒毛的组织,内含小血管,有吸收养料的作用。
【肠伤寒】伤寒。
【肠套叠】病,肠子的一段套入另一段的腔内,引起肠子的堵塞。症状是突然腹痛、呕吐、大便带血等。
【肠系膜】腹膜的一部分,包在小肠和大肠的外面,把肠连接在腹腔的后壁上。
【肠线】外科手术用的一种缝线。用羊肠壁组织制成。可被机体组织溶化而吸收。
【肠炎】肠黏膜的炎症,通常多指小肠黏膜的炎症。症状是腹痛、发烧、腹泻。
【肠液】由小肠黏膜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很多种酶,能进一步消化食物中的糖类、脂肪等。
【肠衣】用火碱脱去脂肪晾干的肠子,一般用羊肠或猪的小肠等制成,可用来灌香肠,做羽毛球拍的弦、缝合伤口的线等。
【肠痈】中医指阑尾炎。
【肠子】肠的通称。
【肠阻塞】见〖肠梗阻〗。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