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①<名>水受冷而凝结成的固体。《行路难》:“欲渡黄河~塞川。”②<动>结冰。《察今》:“见瓶水之~,而知天下之寒。”
【冰肌玉骨】1.形容妇女的肌肤洁白晶莹。2.形容梅花傲霜斗雪。
【冰人】媒人。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dòng(1)(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不~港|缸里的水~了|白菜要抢收入窖,不能让它~坏。(2)(~儿)汤汁等凝结成的半固体:肉~儿|鱼~儿。(3)受冷或感到冷:我的脚~了|今天衣服穿少了,真~得慌。
【冻疮】局部皮肤因受冷而成的疮。
【冻豆腐】经过冰冻的豆腐。
【冻害】农业上指由于气温下降使植物体的组织受到破坏。
【冻结】(1)液体遇冷凝结。(2)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指人员、资金等)。
【冻露】温度下降到0℃以下,凝结在地面或物体表面的露发生冻结而成的冰珠。
【冻伤】有机体的组织由于温度过低而引起的损伤。轻的冻伤使皮肤红肿,灼痛或发痒,重的皮肤起水泡,最重的引起皮肤、肌肉甚至骨骼环死。
【冻瘃】<方>冻疮。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sān①<数>三;第三。②<数>再三;多次;多(年)。《硕鼠》:“~岁贯女,莫我肯顾。”《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
【三尺】⒈剑。剑长约三尺,所以这样称。⒉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用“三尺”代称法律。
【三辅】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
【三宫】⒈儒家称天子六宫,诸侯夫人减半,称作三宫。⒉三个星座。明⒊堂、辟雍、灵台。⒋皇帝、太后、皇后。
【三军】⒈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中军、下军,其三万七千五百人。⒉古代指步、车、骑三军;现代指海陆空三军。⒊全军,通称军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chǐ①<量>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有余。”②<名>量长度的工具,尺子。③<形>表示短、少。《荆轲刺秦王》:“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兵。”
【尺晷】晷,日影。日影移动一尺。比喻较短的时间。《宋史·朱台符传》:“时太宗廷试贡士,多擢敏速者,台符与同辈课试,以~成一赋。”
【尺书】1.信札;书信。古诗《弧儿行》:“愿欲寄~,将与地下父母。”2.简册;书籍。王充《论衡·书解》:“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文篇具在。”
【尺素】1.古人写文章或书信常用的长一尺左右的绢帛。后泛指文章、书籍。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书。”2.用作书信的代称。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