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ín(1)周朝国名,在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秦朝。(2)朝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6,秦始皇嬴政所建,建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东)。(3)指陕西和甘肃,特指陕西。(4)姓。
【秦吉了】文学作品中所说的一种鸟,样子和八哥儿相似,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据说产于陕西,所以叫做秦吉了。
【秦艽】草本植物,根土黄色,互相缠在一起,长一尺多,叶子和茎相连,都是青色,花紫色。根可以入药,治风湿病。
【秦椒】<方>细长的辣椒。
【秦岭】横亘陕西省中部偏南,东西走向。为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地理上南北方分界线的一部分。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
【秦篆】小篆。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jìn①<动>进。班固《幽通赋》:“盍孟~以迨群兮。”②<动>通“搢”,插。③<名>周代诸侯国,在今山西、河北南部和陕西中部等地,公元前403年分为韩、赵、魏三国。④<名>朝代名。⒈公元265-420年,第一代君主是司马炎。原建都洛阳,公元317年迁都建康,迁都以前称为“西晋”,迁都以后称为“东晋”。⒉公元936-947年,五代之一,又称“后晋”,第一代君主是石敬塘。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ī①<动>到……去。《为学》:“吾欲~南海。”②<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④<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⑤<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⑥<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⑦<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⑧<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⑨<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⑩<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⑾<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⑿<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ǎo①<形>容貌美。《陌上桑》:“秦氏有~女,自名为罗敷。”②<形>好;善、佳。与“坏”、“恶”相对。《春夜喜雨》:“~雨知时节。”《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风景。”
【又】友好;和睦。《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会于西河外渑池。”《隆中对》:“于是与亮情~日密。”③<动>完毕;完成。韩偓《无题》:“妆~方长叹,欢余却浅颦。”④<副>合适;合宜。《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青春作伴~还家。”⑤<副>很。《智取生辰纲》:“你这客官~不晓事。”⑥<形>病痊愈。《林黛玉进贾府》:“只怕他的病一生不能~的了。”
hào①<动>喜欢;喜好。《涉江》:“余幼~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②<名>玉器或钱币中间的孔。《周礼·考工记·玉人》:“璧羡度尺,~三寸以为度。”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