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í<名>朝代名(公元581—公元618年)第一代君主杨坚,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
duò<动>通“堕”。下垂;坠落。《史记·天官书》:“廷藩西有~星五。”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óu①<名>箭靶。《诗经·猗嗟》:“终日射~,不出正亏。”②<名>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又为诸侯国国君的通称。《屈原列传》:“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
【又】秦汉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陈涉世家》:“王~将相宁有种乎?”《鸿门宴》:“素善留~张良。”③<副>同“何”。《司马相如列传》:“君乎君乎,~不迈哉?
【侯服】古称离王城一千里以外的方圆五百里的地区。
【侯畿】古代以王城为中心,把周围五千里的地区划为九畿。王城附近的区域叫侯畿。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ī①<动>到……去。《为学》:“吾欲~南海。”②<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④<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⑤<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⑥<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⑦<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⑧<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⑨<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⑩<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⑾<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⑿<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ū①<名>珍珠。《琵琶行》:“大~小~落玉盘。”②<动>把珍珠看作……《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砾。”③<名>珠状的小颗粒。《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子。”④<形>珍贵;华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帘湿罗幕。”⑤<名>优美的文辞。《文心雕龙·时序》:“茂先摇笔而散~。”
【珠斗】北斗星。
【珠晖】月光。
【珠玉】⒈珠宝玉石。⒉谈吐文雅或文辞美好。⒊容貌姣美。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