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病字的成语,带病字的成语,病字成语接龙

包含病字的成语

十病九痛

形容浑身病痛。

同病相怜

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蚌病成珠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蚌病生珠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同“蚌病成珠”。

病病歪歪

形容病体衰弱无力的样子。

病从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病骨支离

支离:残缺不全,引伸为憔悴、衰残瘦弱的样子。形容病中体瘦骨露,衰弱无力。

病国殃民

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

病急乱投医

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病民蛊国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病民害国

病:损坏,祸害。害人民、害国家。

病魔缠身

指长期患病。

病染膏肓

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同“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病入骨隨

骨隨:骨髓。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或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病入骨髓

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病由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同“病从口入”。

病在膏肓

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同“病入膏肓”。

愁潘病沈

泛指烦恼和疾病。

蠹国病民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蠹政病民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多愁多病

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

多愁善病

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同“多愁多病”。

积劳成病

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同“积劳成疾”。

急病让夷

犹今言将困难留给自己,将方便让给别人。

疾病相扶

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

久病成医

病久了对医理就熟悉了。比喻对某方面的事见识多了就能成为这方面的行家。

酒病花愁

指因贪恋酒色而引起的烦愁。

旧病复发

原来的病又犯了。

旧病难医

老毛病难于医治。比喻过去的缺点错误难以改正。

枯鱼病鹤

比喻处境穷困之士。

悯时病俗

指忧虑时俗。

牛衣病卧

形容贫病交迫。

贫病交攻

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同“贫病交迫”。

贫病交加

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

贫病交迫

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

贫病交侵

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同“贫病交迫”。

七病八倒

形容体弱多病。

七病八痛

泛指各种各样的病痛。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切中时病

切:切合;中:恰好对上;病:害处。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

祛病延年

祛:除去。除去疾病,延长寿命。

却病延年

指消除病痛,延长寿命。

三病四痛

指病痛很多。

丧心病狂

丧失理智,象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或残忍可恶到了极点。

身心交病

交:一齐,同时;病:困乏。身体和精神都很困乏。

生老病死

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养老、医疗、殡葬。

十病九痛

形容浑身病痛。

手到病除

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很好,解决问题迅速。

霜露之病

因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病。

思妇病母

指因想念妻子欲归家乡而托言母病。比喻作伪。

四百四病

指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同病相怜

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痛心病首

犹痛心疾首。形容极其悲愤。

无病呻吟

呻吟:病痛时的低哼。没病瞎哼哼。比喻没有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感情,装腔作势。

无病自炙

灸:灼,多指中医用艾叶等灼烧身体某一部分的医疗方法。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寻烦脑。

心病还须心药医

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心腹之病

指体内致命的疾病。比喻严重的隐患。同“心腹之疾”。

药到病除

药一服下病就好了。形容用药效果非常好。

一病不起

得病后就再也起不了床。比喻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治病救人

治好病把人挽救过来。比喻帮助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

包含病字的成语,带病字的成语,病字成语接龙

病字解释

释义:bìng①<动>病加重。《论语·述而》:“子疾~,子路请祷。”②<名>泛指疾病。《察今》:“~万变,药亦万变。”③<名>重病。《扁鹊见蔡桓公》:“君之~在肌肤。”④<动>生病。《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每朝时,常称~。” 【又】<形>疲劳;困苦不堪。《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矣。”⑤<名>弊病;毛病;缺点。《原毁》:“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也。”《训俭示康》:“人亦嗤吾固陋,吾之~也。”⑥<动>羞辱;伤害。《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非独见~,亦以~吾子。”⑦<动>担忧;忧虑。《论语·卫灵公》:“君子~无能焉,不~人之不己知也。”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