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ǎn(1)用手指搓:~线|~条绳子。(2)(~儿)捻子:纸~儿|灯~儿。(3)<方>罱:~河泥。
【捻度】在单位长度的纱中,纤维所捻成的回旋数。纱的强度主要由捻度决定,一般捻度大强度也大。
【捻军】清代安徽北部和河南一带的农民起义军(1852-1868)。领袖有张洛行、赖文光、张宗禹等,曾受太平天国领导,配合作战,1866年分为东捻、西捻两支,最后都在清军镇压下失败。
【捻军起义】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我国北方的农民起义。捻军旧称捻子,最初分散活动于苏鲁豫皖一带。1853年豫皖一带的捻军响应太平军北伐,多次打败清军,成为北方一支强大的革命力量。1864年太平天国天京失陷,捻军推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为领袖。1866年分东西两路。赖文光率东捻军转战河南、湖北等地,不断击破清军围追堵截。后被俘就义。西捻军攻入陕西,经晋南,一度进逼北京,威震清廷。斗争坚持到1868年。
【捻捻转儿】儿童玩具,用木头或塑料等制成,扁圆形,中间有轴,一头尖,玩时用手捻轴使旋转。
【捻子】用纸搓成的条状物或用线织成的带状物:药~|纸~。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tǔ①<名>泥土。《劝学》:“积~成山,风雨兴焉。”②<名>土地。《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之有,以尽吾齿。”③<名>国土;领土;乡土。《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④<形>本地的;当地的。《柳敬亭传》:“且五方~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⑤<名>地方。《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
【土地】⒈田地。⒉领土。⒊土地神。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fén①<动>烧。《过秦论》:“废先王之道,~百家之言。”②<动>指祭祀活动中烧香烧纸。《促织》:“成妻纳钱案上,~拜如前人。”
【焚和】毁灭中和之性。
【焚芝】比喻好人遭受灾祸。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xiāng①<名>谷物煮熟后的香味。《左传·僖公五年》:“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神其吐之乎?”②<名>香气;芳香的气味。《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③<形>气味好闻;芳香。《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④<形>香甜;甘美。《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而酒冽。”⑤<名>香料。《促织》:“问者爇~于鼎。”
【香火】⒈祭祀鬼神的香烟灯火。⒉指结盟。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