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ōng①<名>东方;东边。《木兰诗》:“~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器乎~西,隳突乎南北。”
【又】<动>向东;朝东。《望洋兴叹》:“~西而视,不见水端。”《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割膏腴之地,北取要害之郡。”②<名>主人。《礼记·曲礼》有“主人就~阶,客就西阶。”之说,以后遂称主人为~。《红楼梦》:“况且你都拿出来做这个~也不够。”
【东床】指女婿。
【东第】王公贵族所居的府第。
【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又指太子。
【东君】日神。春神。东王公。
【东隅】东方日出之处,指早晨。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yáo摇摆;物体来回地动:动~|~晃|~手|~铃|~橹|~纺车。
【摇摆】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池塘里的荷叶迎风~|立场坚定,从不~。
【摇船】摇橹行船。
【摇荡】摇摆动荡。
【摇动】1摇摆。
【摇动】2摇东西使它动。
【摇撼】<轻>摇动(树木、建筑物等)。
【摇晃】<轻>摇摆。
【摇篮】(1)供婴儿睡的家具,形状略象篮子,多用竹或藤制成,可以左右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2)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井冈山是革命的~|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
【摇篮曲】催婴儿入睡时唱的小歌曲,以及由此发展而成的形式简单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摇耧】用耧播种时,扶耧的人不断摇晃耧把,使种子均匀地漏下。
【摇落】凋残,零落。
【摇蜜】把削去盖的蜂房放在特制的装置中转动,利用离心力使蜂蜜从蜂房中分离出来。
【摇钱树】神话中的一种宝树,一摇晃就有许多钱落下来,后来多用来比喻借以获取钱财的人或物。
【摇手】1把手左右摇动,表示阻止或否定。
【摇手】2机械上用手旋转的、使轮子等转动的把儿。
【摇头】把头左右摇动,表示否定、不以为然或阻止。
【摇蚊】昆虫的一科,成虫象蚊子,但口器短,幼虫红色,生活在不流动的水里。成虫吸食植物的汁液。
【摇曳】摇荡:~的灯光|垂柳~。
【摇椅】一种能够前后摇晃的椅子,构造的特点是前腿儿和后腿儿连成弓形,弓背着地,供休息时坐。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xī①<名>西方;西边。《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阁床。”
【又】<名作状>向西;往西。《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入秦。”②<动>向西行进。《孙膑减灶》:“齐军既已过而~矣。”
【西塾】私塾;私人聘请教师育子弟的学舍。古礼主人位在东,客人位在西,所以敬称被聘来教师或幕友的读书人为西宾、西席,私塾也称西塾。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2bǎi衣、裙的下幅:下~。
【摆布】<轻>(1)安排;布置:这间屋子~得十分雅致。(2)操纵;支配(别人的行动):帝国主义任意~弱小国家命运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摆动】来回摇动;摇摆:树枝儿迎风~。
【摆渡】1(1)用船运载过河。(2)乘船过河。
【摆渡】2摆渡的船;渡船。
【摆格】〈方〉摆架子。
【摆架子】指自高自大,装腔作势。
【摆阔】讲究排场,显示阔气。
【摆擂台】见〖擂台〗。
【摆龙门阵】<方>谈天或讲故事。
【摆门面】讲究排场,粉饰外表。
【摆弄】(1)反复拨动或移动:一个战士正在那里~枪栓。(2)摆布②;玩弄。
【摆谱儿】<方>摆门面。
【摆设】1<轻>(1)(~儿)摆设的东西(多指供欣赏的艺术品):会客室里的~朴素大方。(2)指徒有其表而无实用价值的东西。
【摆设】2把物品(多指艺术品)按照审美观点安放:屋子里~得很整齐。
【摆手舞】我国土家族民间舞蹈。舞者围成圆圈,双手在不超过肩头的部位摆动,膝盖随之屈伸。有单摆、双摆、回旋摆等动作,舞姿朴实,节奏鲜明。
【摆摊子】(1)在路旁或市场中陈列货物出售。(2)把东西摆开(做开展工作的准备)。(3)比喻铺张(含贬义):不要~,追求形式。‖也说摆摊儿。
【摆脱】脱离(牵制、束缚、困难、不良的情况等)。
【摆样子】装出样子,没有实际。
【摆钟】时钟的一种,用摆锤控制其他机件,使钟走得快慢均匀,一般能报点。
【摆子】<方>疟疾:打~。来源:《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